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外用中药贴敷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临床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5 19:12
  目的:考察外用贴敷中药治疗产妇泌乳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5月-2019年6月昌邑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泌乳不足产妇1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95例,对照组90例,两组产妇身体质量、年龄、血压、病程、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基础资料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均取穴膻中、乳根、足三里、内关、天溪,按摩穴位2 min,治疗组产妇加用穴位中药膏剂贴敷。以产妇泌乳量、乳房充盈度、婴儿身体质量,产妇血清泌乳素、孕酮、雌二醇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2个疗程治疗结束,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82/95)、78.9%(71/90)。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产妇泌乳量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提高、雌二醇降低(P <0.05),孕酮无变化(P> 0.05)。结论:本文中药膏剂敷贴穴位对产妇缺乳治疗效果较好。 

【文章来源】:中医临床研究. 2020,12(2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泌乳不足产妇遴选及纳入标准
    1.2 泌乳不足产妇一般资料
    1.3 泌乳不足产妇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1.3.1 观察指标
        1.3.2 疗效标准
    1.4 治疗方案及药物
        1.4.1 治疗方案
        1.4.2 药物制备
    1.5 药物安全性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评价比较
    2.2 乳房充盈度比较
    2.3 产妇泌乳量比较
    2.4 婴儿身体质量比较
    2.5 产妇血清PRL、E2、P含量比较
    2.6 安全性评价与随访情况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医体质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恢复情况评估中的应用[J]. 叶璐,高小雅,吴昆仑,唐苾芯,赵忆文,姜华静,沈倩,蒋彩艳,施君瑶.  中医学报. 2018(12)
[2]初产妇产后缺乳的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干预[J]. 朱虹,葛文贤,唐梅琴,陆萍.  护理学杂志. 2018(16)
[3]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产妇泌乳情况的相关性为预防产妇缺乳提供相关依据价值[J]. 陈亚.  中医临床研究. 2018(24)
[4]全面二孩政策下二孩纯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罗烨,赵华,刘瑞芳,史红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05)
[5]陈萍教授治疗产后缺乳的经验分析[J]. 王亚楠,杜巧婷,陈萍,任先丽.  中医临床研究. 2018(11)
[6]中药催乳方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J]. 王青,刘燕,扈玉婷.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6)
[7]二孩政策下经产妇不同胎次母乳喂养及母婴保健服务的定量研究[J]. 李聪睿,杜亚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17(29)
[8]基于经络辨证理论的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研究[J]. 刘玉玲,朱云飞.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5)
[9]《理瀹骈文》外治思想探析[J]. 郑慧玲,张永臣.  针灸临床杂志. 2017(05)
[10]中医体质与产妇泌乳情况的相关性研究[J]. 张静茹,王晓倩,吴慢莉,董昌武.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1)



本文编号:3119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119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