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眩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瘀阻证的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18:53
研究目的:(1)观察定眩颗粒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瘀阻证患者疗效;(2)探究定眩颗粒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瘀阻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影响;(3)观察定眩颗粒对后循环缺血大鼠体重变化;(4)探讨定眩颗粒对后循环缺血大鼠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从而研究定眩颗粒改善后循环缺血的作用机理。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部分:纳入PCIV风痰瘀阻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口服定眩颗粒治疗,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均治疗一周,于用药前及阳药一周后评定中医证候积分并测定患者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2)实验研究部分:选取40只健康SD大鼠,术前平衡训练达标后,随机选取10只大鼠,予暴露双侧椎动脉手术作为假手术组,余30只凝闭双侧椎动脉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中药组予定眩颗粒治疗,西药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模型组、假手术组予生理盐水5ml/日灌胃,测定术前及术后1周每日体重,治疗一周后取大鼠血清,检测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1)临床研究部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布相仿,具有可比性。两组PCIV患者平均年龄70岁左右:对照...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眩晕的研究概况
1.1 眩晕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1.3 针灸治疗
2 西医对后循环缺血的研究概况
2.1 后循环解剖及后循环缺血定义
2.2 危险因素分析
2.3 病因和发病机制
2.4 临床表现
2.5 诊断
2.6 治疗及预后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过程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研究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性基础资料
3.2 疗效性指标
3.3 血清学指标比较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动物造模
1.3 治疗方案
1.4 标本采集
2 观察指标
2.1 一般指标
2.2 血清学指标
3 结果
3.1 大鼠体重指标比较
3.2 大鼠血清学指标比较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定眩颗粒中医立方依据
1.1 基本治法确立依据
1.2 组方分析
1.3 现代药理学分析
2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3 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证候疗效比较
4 大鼠体重变化分析
5 血清学指标分析讨论
5.1 5-羟色胺
5.2 多巴胺
5.3 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索
6 安全性评价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01)
[2]周慎教授从“五脏相关”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经验[J]. 谢乐,周慎,伍大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3]于白莉教授辨治眩晕五法之经验总结[J]. 吴泽君,于白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6)
[4]化痰止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J]. 王海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12)
[5]中医辨证针灸治疗眩晕症的效果观察[J]. 郭锰,李惠,孙雅蕙.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35)
[6]川芎主要药理活性成分药理研究进展[J]. 李海刚,胡晒平,周意,徐丹丹,马宁,唐靖,鲍美华,郑霞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8(11)
[7]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J]. 刘杰,黄鹏,张慧敏,孙静,孙瑜,刘爱平,王灵娜,薛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09)
[8]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和血脂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J]. 闫贵国,郭淑红,石晓娟,丁志强,章睿,梁鹏,李伟海. 内科. 2018(05)
[9]维生素A、E、D、K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 郭华. 心理月刊. 2018(09)
[10]脑血管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J]. 柴永宏,高敏,焦玉壮,张敬军.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05)
硕士论文
[1]孙氏腹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D]. 李惠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
[2]眩晕痰湿证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D]. 左健宁.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3]化瘀通络灸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 魏瑾.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
[4]吸烟指数与脑血管狭窄程度及部位相关性研究[D]. 徐莹.大连医科大学 2017
[5]天麻通心脑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D]. 梁志庆.云南中医学院 2016
[6]定眩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风痰瘀阻型眩晕的临床及药效研究[D]. 惠振.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7]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缺血脑组织单胺类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陈雄康.湖北中医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130161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眩晕的研究概况
1.1 眩晕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1.3 针灸治疗
2 西医对后循环缺血的研究概况
2.1 后循环解剖及后循环缺血定义
2.2 危险因素分析
2.3 病因和发病机制
2.4 临床表现
2.5 诊断
2.6 治疗及预后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过程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研究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性基础资料
3.2 疗效性指标
3.3 血清学指标比较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动物造模
1.3 治疗方案
1.4 标本采集
2 观察指标
2.1 一般指标
2.2 血清学指标
3 结果
3.1 大鼠体重指标比较
3.2 大鼠血清学指标比较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定眩颗粒中医立方依据
1.1 基本治法确立依据
1.2 组方分析
1.3 现代药理学分析
2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3 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证候疗效比较
4 大鼠体重变化分析
5 血清学指标分析讨论
5.1 5-羟色胺
5.2 多巴胺
5.3 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索
6 安全性评价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01)
[2]周慎教授从“五脏相关”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经验[J]. 谢乐,周慎,伍大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3]于白莉教授辨治眩晕五法之经验总结[J]. 吴泽君,于白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6)
[4]化痰止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J]. 王海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12)
[5]中医辨证针灸治疗眩晕症的效果观察[J]. 郭锰,李惠,孙雅蕙.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35)
[6]川芎主要药理活性成分药理研究进展[J]. 李海刚,胡晒平,周意,徐丹丹,马宁,唐靖,鲍美华,郑霞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8(11)
[7]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J]. 刘杰,黄鹏,张慧敏,孙静,孙瑜,刘爱平,王灵娜,薛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09)
[8]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和血脂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J]. 闫贵国,郭淑红,石晓娟,丁志强,章睿,梁鹏,李伟海. 内科. 2018(05)
[9]维生素A、E、D、K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 郭华. 心理月刊. 2018(09)
[10]脑血管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J]. 柴永宏,高敏,焦玉壮,张敬军.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05)
硕士论文
[1]孙氏腹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D]. 李惠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
[2]眩晕痰湿证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D]. 左健宁.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3]化瘀通络灸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 魏瑾.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
[4]吸烟指数与脑血管狭窄程度及部位相关性研究[D]. 徐莹.大连医科大学 2017
[5]天麻通心脑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D]. 梁志庆.云南中医学院 2016
[6]定眩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风痰瘀阻型眩晕的临床及药效研究[D]. 惠振.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7]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缺血脑组织单胺类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陈雄康.湖北中医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130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1301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