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微针与传统微针对双氯芬酸钠凝胶体外透皮实验的效果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23:42
目的:在骨伤及筋伤临床中,外用药物运用越来越多,而外用药的透皮吸收是现在研究的重点,传统微针在透皮中对皮肤损伤大,易出血,加上外用药物的接触,容易出现感染,而新型纳米微针是纳米级别的微针,对皮肤损伤小。最新研究新型纳米微针主要运用美容医学,透皮研究已有些基础实验支持,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新型纳米微针与传统微针促透技术对双氯芬酸钠凝胶体外吸收的效果对比研究,为骨伤筋伤透皮研究发现新技术促透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材料与方法:(1)动物体外透皮实验:本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新型纳米微组(B组)、传统微针组(C组),每组3例SD大鼠。(1)动物皮肤处理:把分组好的健康SD大鼠用剃毛刀除去腹部毛发,颈椎脱臼处死,立即取腹部皮肤,大小2×3cm2,去除皮下脂肪组织及黏液组织,用生理盐水漂洗。滤纸吸干水分后,铺于铝箔,包好,置于-20℃保存,一周内解冻后使用。(2)分组体外透皮实验:每组采用TK-12A型Franz试验扩散装置,取上述各组动物皮肤解冻,B组与C组分别采用纳米微针和传统微针对鼠皮肤进行处理,保持针体与皮肤面垂直,沿针阵列纵轴线施加压力(10 N)并持续作...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6双氯芬酸钠凝胶标准曲线方程
图 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伤科消炎膏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对比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夏天卫,施乐,樊燕鑫,姚晨,张超,沈计荣. 世界临床药物. 2018(10)
[2]多肽透皮给药研究进展[J]. 李光强,吴丹丹,满玉清,张洁.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8(19)
[3]离子导入和超声导入增强白芥子涂方巴布剂治疗哮喘作用[J]. 张丽花,郝文艳,朱思庆,杜丽娜,金义光. 药学学报. 2018(09)
[4]直流中药离子导入与电针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马涛,秦永辉,马永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32)
[5]皮肤特点及相关疾病[J]. 赵润萱.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03)
[6]皮肤创伤愈合和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周思政,李青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01)
[7]醇质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朱金燕,毛小明,薛红梅,马丽,孙加燕.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7(12)
[8]微针阵列用于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递送[J]. 黄颖聪,马凤森,占浩慧,章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7(09)
[9]不同物理促透技术对芥子碱硫氰酸盐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J]. 麻培培,陈晓,谌文元,杜丽娜,金义光.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7(05)
[10]苦参总碱纳米乳和苦参总碱纳米乳凝胶的透皮机制研究[J]. 李文华,王英姿,骆声秀,张瑜,聂瑞杰,孙振阳,李凤英,张春泥. 中草药. 2017(03)
博士论文
[1]miR-31在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介导炎症阶段向上皮再生阶段转换的功能与作用机制[D]. 石建云.中国农业大学 2018
[2]人类皮肤再生效率的提高及应用的研究[D]. 温洁.山东大学 2017
[3]促进药物透皮和皮肤靶向的纳米载药系统研究[D]. 陈华兵.华中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微针及其阵列刺入硅胶实验研究[D]. 呼东亮.大连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30546
【文章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6双氯芬酸钠凝胶标准曲线方程
图 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伤科消炎膏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对比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夏天卫,施乐,樊燕鑫,姚晨,张超,沈计荣. 世界临床药物. 2018(10)
[2]多肽透皮给药研究进展[J]. 李光强,吴丹丹,满玉清,张洁.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8(19)
[3]离子导入和超声导入增强白芥子涂方巴布剂治疗哮喘作用[J]. 张丽花,郝文艳,朱思庆,杜丽娜,金义光. 药学学报. 2018(09)
[4]直流中药离子导入与电针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马涛,秦永辉,马永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32)
[5]皮肤特点及相关疾病[J]. 赵润萱.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03)
[6]皮肤创伤愈合和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周思政,李青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01)
[7]醇质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朱金燕,毛小明,薛红梅,马丽,孙加燕.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7(12)
[8]微针阵列用于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递送[J]. 黄颖聪,马凤森,占浩慧,章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7(09)
[9]不同物理促透技术对芥子碱硫氰酸盐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J]. 麻培培,陈晓,谌文元,杜丽娜,金义光.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7(05)
[10]苦参总碱纳米乳和苦参总碱纳米乳凝胶的透皮机制研究[J]. 李文华,王英姿,骆声秀,张瑜,聂瑞杰,孙振阳,李凤英,张春泥. 中草药. 2017(03)
博士论文
[1]miR-31在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介导炎症阶段向上皮再生阶段转换的功能与作用机制[D]. 石建云.中国农业大学 2018
[2]人类皮肤再生效率的提高及应用的研究[D]. 温洁.山东大学 2017
[3]促进药物透皮和皮肤靶向的纳米载药系统研究[D]. 陈华兵.华中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微针及其阵列刺入硅胶实验研究[D]. 呼东亮.大连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30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1305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