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名义群体法建立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及中医证候辨识标准
发布时间:2021-04-18 00:24
研究背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越来越多,这种状态若不能得到及时纠正,极易引起身心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亚健康研究及干预的文件《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该文件明确指出,亚健康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疲劳是亚健康的常见表现之一,有学者在《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基础之上,将以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状态,称为疲劳性亚健康。由于疲劳具有多维性和主观性,给临床工作者或研究者对其进行准确、合理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基于此现状,课题组在前期多年从事疲劳研究的基础上于2008年研制出符合我国人文特点及语言习惯的疲劳自评量表(Fatigue Self-assessment Scale,FSAS),后被许多研究者用于不同人群的疲劳评定及干预效果评价,显示出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于2017年申报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疲劳的评定标准》,获批并于当年发布。疲劳性亚健康是亚健...
【文章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共识法在标准制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共识法
2 正式的共识方法
3 非正式的共识方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亚健康的研究进展
1 亚健康的相关定义
2 亚健康的分类
3 亚健康的判定
4 亚健康的干预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NGT法建立《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及中医证候辨识》标准
前言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一节 疲劳性亚健康的相关定义、判定标准及常见中医证候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及中医证候辨识》框架及内容的初步制定
1 草案框架的制定
2 主体内容的初步制定
第三节 基于NGT法建立《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及中医证候辨识》标准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标准草案的意见征求及发布
1 广泛征求专家意见
2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投票
3 讨论
4 《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及中医证候辨识》标准草案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及中医证候辨识》发布通知
附录2 疲劳性亚健康的相关定义、判定标准及中医常见证候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健康评定量表应用于广州市老年人的验证性因子分析[J]. 林沅锜,许军,吴伟旋,薛允莲,蒋丽洁. 现代预防医学. 2018(23)
[2]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E/A比值在评估中青年人群亚健康状态中的临床价值[J]. 朱鸿,刘洋,方彦鹏,张礼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22)
[3]中医体质辨识在亚健康分类及健康指导干预中的价值[J]. 周柏宇,陈柏书,廖瑞芬,陈淑慧.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14)
[4]现代企业管理中电子会议及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分析[J]. 肖腾腾. 产业创新研究. 2018(03)
[5]疲劳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医体质特征分析[J]. 杨俊丽,崔杨.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8(01)
[6]基于脉象分析的亚健康状态识别[J]. 莫太平,王彦丽.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7(06)
[7]艾灸神阙与印堂对50例脑力疲劳型亚健康状态的调治作用[J]. 雷龙鸣,李俊婵,韦小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23)
[8]针灸治疗中青年疲劳型亚健康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王仍彦,黄丽萍. 西南国防医药. 2017(10)
[9]中医体质辨识在亚健康分类以及健康指导中的干预效果分析[J]. 郭海燕,谭毅,古琼芳,曾振强,向明,丘文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7(14)
[10]陕西省公务人员亚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 宋思敏,徐莎莎,尼春萍,曹宝花,邱光昊,刘明慧.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7(01)
博士论文
[1]基于综合方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研究[D]. 史楠楠.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
[2]疲劳型亚健康的中医体质特征及其尿液代谢组学研究[D]. 邱玉明.南方医科大学 2011
[3]军人亚健康分型、诊断与干预研究[D]. 林本荣.南方医科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中医独特诊疗技术评价研究指南的研制[D]. 闫东宁.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
[2]应用德尔菲法确立甲状腺癌中医证候及分型指标的调查研究[D]. 王芷乔.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3]整体经络推拿法调治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观察[D]. 张衡生.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
[4]参芪益气散对气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的干预研究[D]. 许建梅.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5]利用德尔菲法确立血瘀证证候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D]. 姜承贤.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
[6]抗疲劳二号治疗肝郁心脾两虚型亚健康慢性疲劳的临床研究[D]. 李雄.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
[7]加减二至丸凉茶干预亚健康疲劳的实验研究[D]. 戴红芳.南方医科大学 2009
[8]膏方调治气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研究[D]. 周雯.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9]抗疲劳合剂治疗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研究[D]. 邵雅斐.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10]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D]. 杨配力.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44426
【文章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共识法在标准制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共识法
2 正式的共识方法
3 非正式的共识方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亚健康的研究进展
1 亚健康的相关定义
2 亚健康的分类
3 亚健康的判定
4 亚健康的干预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NGT法建立《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及中医证候辨识》标准
前言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一节 疲劳性亚健康的相关定义、判定标准及常见中医证候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及中医证候辨识》框架及内容的初步制定
1 草案框架的制定
2 主体内容的初步制定
第三节 基于NGT法建立《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及中医证候辨识》标准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标准草案的意见征求及发布
1 广泛征求专家意见
2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投票
3 讨论
4 《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及中医证候辨识》标准草案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疲劳性亚健康的判定及中医证候辨识》发布通知
附录2 疲劳性亚健康的相关定义、判定标准及中医常见证候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健康评定量表应用于广州市老年人的验证性因子分析[J]. 林沅锜,许军,吴伟旋,薛允莲,蒋丽洁. 现代预防医学. 2018(23)
[2]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E/A比值在评估中青年人群亚健康状态中的临床价值[J]. 朱鸿,刘洋,方彦鹏,张礼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22)
[3]中医体质辨识在亚健康分类及健康指导干预中的价值[J]. 周柏宇,陈柏书,廖瑞芬,陈淑慧.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14)
[4]现代企业管理中电子会议及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分析[J]. 肖腾腾. 产业创新研究. 2018(03)
[5]疲劳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医体质特征分析[J]. 杨俊丽,崔杨.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8(01)
[6]基于脉象分析的亚健康状态识别[J]. 莫太平,王彦丽.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7(06)
[7]艾灸神阙与印堂对50例脑力疲劳型亚健康状态的调治作用[J]. 雷龙鸣,李俊婵,韦小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23)
[8]针灸治疗中青年疲劳型亚健康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王仍彦,黄丽萍. 西南国防医药. 2017(10)
[9]中医体质辨识在亚健康分类以及健康指导中的干预效果分析[J]. 郭海燕,谭毅,古琼芳,曾振强,向明,丘文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7(14)
[10]陕西省公务人员亚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 宋思敏,徐莎莎,尼春萍,曹宝花,邱光昊,刘明慧.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7(01)
博士论文
[1]基于综合方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程序研究[D]. 史楠楠.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
[2]疲劳型亚健康的中医体质特征及其尿液代谢组学研究[D]. 邱玉明.南方医科大学 2011
[3]军人亚健康分型、诊断与干预研究[D]. 林本荣.南方医科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中医独特诊疗技术评价研究指南的研制[D]. 闫东宁.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
[2]应用德尔菲法确立甲状腺癌中医证候及分型指标的调查研究[D]. 王芷乔.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3]整体经络推拿法调治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观察[D]. 张衡生.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
[4]参芪益气散对气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的干预研究[D]. 许建梅.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5]利用德尔菲法确立血瘀证证候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D]. 姜承贤.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
[6]抗疲劳二号治疗肝郁心脾两虚型亚健康慢性疲劳的临床研究[D]. 李雄.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
[7]加减二至丸凉茶干预亚健康疲劳的实验研究[D]. 戴红芳.南方医科大学 2009
[8]膏方调治气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研究[D]. 周雯.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9]抗疲劳合剂治疗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研究[D]. 邵雅斐.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10]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D]. 杨配力.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44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1444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