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急性期证型与血管性痴呆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8 10:43
研究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急性期证型及其他因素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预防寻找新思路。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病人共300例,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12周后随访患者,根据诊断标准记录所有患者是否发生血管性痴呆,运用软件SPSS 24.0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急性期证型及其他因素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有无确切联系。研究结果:1、发生痴呆的66人中缺血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证型最多的是风痰瘀阻证(28人,占比42.42%),其次为风痰火亢证(13人,占比19.70%)、气虚血瘀证(12人,占比18.18%)、阴虚风动证(8人,占比12.12%)及痰热腑实证(5人,占比7.58%);未发生痴呆的234人证型分布从多到少依次为:风痰火亢证(88人,占比37.61%)、气虚血瘀证(66人,占比28.21%)、阴虚风动证(32人,占比13.68%)、风痰瘀阻证(26人,占比11.11%)及痰热腑实证(22人,占比9.4%);经卡方...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1.1.1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痴呆的相关记载
1.1.2 病位认识
1.1.3 病因病机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1.2.1 流行病学
1.2.2 发病机制
1.2.3 诊断
1.2.4 病理分型
1.2.5 常见的相关危险因素
1.2.6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中止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算
2.2.2 受试者筛选
2.2.3 资料收集
2.2.4 随访调查
2.2.5 数据整理与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3.1 调查完成情况
3.2 总体情况
3.3 变量赋值
3.4 中风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情况
3.5 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急性期证型对VD发病的影响
3.6 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急性期证型对VD发病的差异性分析
3.7 各因素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4.1 缺血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
4.2 血管性痴呆其他危险因素的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J]. 郑雄伟,张威,张晓改.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03)
[2]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 饶凯华,于晓明,赵丽群,饶旺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05)
[3]从脾论治血管性痴呆钩玄[J]. 闵冬雨,刘勇明,贾连群,张哲,张会永,茹艺,鞠业涛,杨关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2)
[4]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 郭芳芳,陆晖. 中医临床研究. 2017(29)
[5]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肾虚痰浊型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J]. 姚黄. 中医学报. 2017(06)
[6]益肾调气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探讨[J]. 朱明瑾,唐启盛. 四川中医. 2017(04)
[7]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益气除痰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经验[J]. 陈婷,梁红梅,吴伟,左强.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7)
[8]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特点研究[J]. 李聪,钟利群,刘国玲,程雪. 中国中医急症. 2015(02)
[9]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唐农,胡跃强,吴林,吴云虎,张千,何乾超,黄启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12)
[10]马云枝教授论治血管性痴呆经验[J]. 杨泽锋,马云枝. 中医临床研究. 2014(10)
博士论文
[1]基于脑髓理论分阴阳论治的补肾活血法干预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伍大华.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45337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1.1.1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痴呆的相关记载
1.1.2 病位认识
1.1.3 病因病机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1.2.1 流行病学
1.2.2 发病机制
1.2.3 诊断
1.2.4 病理分型
1.2.5 常见的相关危险因素
1.2.6 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中止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算
2.2.2 受试者筛选
2.2.3 资料收集
2.2.4 随访调查
2.2.5 数据整理与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3.1 调查完成情况
3.2 总体情况
3.3 变量赋值
3.4 中风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情况
3.5 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急性期证型对VD发病的影响
3.6 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急性期证型对VD发病的差异性分析
3.7 各因素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4.1 缺血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型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
4.2 血管性痴呆其他危险因素的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J]. 郑雄伟,张威,张晓改.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03)
[2]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 饶凯华,于晓明,赵丽群,饶旺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05)
[3]从脾论治血管性痴呆钩玄[J]. 闵冬雨,刘勇明,贾连群,张哲,张会永,茹艺,鞠业涛,杨关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2)
[4]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 郭芳芳,陆晖. 中医临床研究. 2017(29)
[5]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肾虚痰浊型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J]. 姚黄. 中医学报. 2017(06)
[6]益肾调气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探讨[J]. 朱明瑾,唐启盛. 四川中医. 2017(04)
[7]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益气除痰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经验[J]. 陈婷,梁红梅,吴伟,左强.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7)
[8]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特点研究[J]. 李聪,钟利群,刘国玲,程雪. 中国中医急症. 2015(02)
[9]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唐农,胡跃强,吴林,吴云虎,张千,何乾超,黄启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12)
[10]马云枝教授论治血管性痴呆经验[J]. 杨泽锋,马云枝. 中医临床研究. 2014(10)
博士论文
[1]基于脑髓理论分阴阳论治的补肾活血法干预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伍大华.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45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1453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