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和胃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脾胃虚弱证的PGⅠ、PGⅡ、G-17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9 18:36
目的:观察温中和胃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脾胃虚弱证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及胃镜、病理、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符合标准的脾胃虚弱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患者,分组为54例治疗组和54例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口服胃复春片,治疗组予以口服温中和胃法拟方,治疗周期为6个月。观察两个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及胃镜、病理、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然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68.52%,治疗组为92.5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中医症状的积分比较:治疗组在胃痛、反酸嘈杂、痞满、口干口苦、纳差这五个方面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胃黏膜糜烂积分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4%,两组差异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1. 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
2. 发病原因及机制研究
2.1 幽门螺杆菌感染
2.2 胆汁反流
2.3 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2.4 年龄因素
2.5 免疫因素
3. 治疗
3.1 一般治疗
3.2 根除Hp
3.3 抑制胃酸
3.4 促胃动力及中和胆酸
3.5 维生素治疗
3.6 手术下治疗
二、传统医学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1.辨疾病
2.辨病因
2.1饮食伤胃
2.2外邪犯胃
2.3 情志失和
2.4 禀赋不足
3. 辨病机
4. 辨证型
5. 治疗
5.1 辨证论治
5.2 中医特色治疗
5.3 中成药治疗
5.4 中西医结合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病例排除标准
5. 病例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分组
2. 治疗方案
3. 观察项目
3.1 疗效性指标
3.2 安全性指标
4. 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1. 治疗前数据分析
1.1 基本资料比较
1.2 临床资料比较
2. 治疗后临床研究
2.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2 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2.3 各临床症状的积分比较
3. 治疗后胃镜病理研究
3.1 胃镜及病理积分比较
3.2 腺体萎缩及肠化程度
3.3 胃镜及病理疗效比较
3.4 两组G-17、PGⅠ和PGⅡ水平比较
4.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一、温中和胃方治疗CAG脾胃虚弱证的疗效分析
二、温中和胃方的方药释义
1. 方解
2. 药物功效及药理解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五、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二: 病理组织学量化表
附录三: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四: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附录五: 胃黏膜糜烂分级标准
附录七: 病理分级量化积分表
附录八: 病理疗效评定标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枳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李陈雪,杨玉赫,冷德生,刘雅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2]川芎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罗仁书,何治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09)
[3]胃复春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肖湘,谭如意,肖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18)
[4]替普瑞酮联合复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刁凌云,王胜英,皇金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25)
[5]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和胃镜改变以及病理改变的关联性[J]. 曹志军,左明焕. 世界中医药. 2018(08)
[6]当归挥发油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吴国泰,王瑞琼,杜丽东,陈振鹤,任远.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4)
[7]胃复春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许先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23)
[8]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9)[J]. 徐明星,彭波,张昌欨,侯炜. 中医学报. 2018(08)
[9]基于数据挖掘的刘凤斌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方规律探究[J]. 杨伟钦,蒋凯林,杨浩宇,向长勤,林海雄,刘丽婷,刘凤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8)
[10]中药当归的化学成分分析与药理作用研究[J]. 牛莉,于泓苓.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21)
博士论文
[1]紫苏调节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肠运动功能的机理研究[D]. 刘蓉.天津医科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中国西北地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危险因素调查[D]. 柯丽.第四军医大学 2016
[2]姜类中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实验研究[D]. 陶智怡.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67968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1. 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
2. 发病原因及机制研究
2.1 幽门螺杆菌感染
2.2 胆汁反流
2.3 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2.4 年龄因素
2.5 免疫因素
3. 治疗
3.1 一般治疗
3.2 根除Hp
3.3 抑制胃酸
3.4 促胃动力及中和胆酸
3.5 维生素治疗
3.6 手术下治疗
二、传统医学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1.辨疾病
2.辨病因
2.1饮食伤胃
2.2外邪犯胃
2.3 情志失和
2.4 禀赋不足
3. 辨病机
4. 辨证型
5. 治疗
5.1 辨证论治
5.2 中医特色治疗
5.3 中成药治疗
5.4 中西医结合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病例排除标准
5. 病例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分组
2. 治疗方案
3. 观察项目
3.1 疗效性指标
3.2 安全性指标
4. 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1. 治疗前数据分析
1.1 基本资料比较
1.2 临床资料比较
2. 治疗后临床研究
2.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2 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2.3 各临床症状的积分比较
3. 治疗后胃镜病理研究
3.1 胃镜及病理积分比较
3.2 腺体萎缩及肠化程度
3.3 胃镜及病理疗效比较
3.4 两组G-17、PGⅠ和PGⅡ水平比较
4.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一、温中和胃方治疗CAG脾胃虚弱证的疗效分析
二、温中和胃方的方药释义
1. 方解
2. 药物功效及药理解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五、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二: 病理组织学量化表
附录三: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四: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附录五: 胃黏膜糜烂分级标准
附录七: 病理分级量化积分表
附录八: 病理疗效评定标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枳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李陈雪,杨玉赫,冷德生,刘雅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2]川芎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罗仁书,何治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09)
[3]胃复春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肖湘,谭如意,肖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18)
[4]替普瑞酮联合复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刁凌云,王胜英,皇金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25)
[5]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和胃镜改变以及病理改变的关联性[J]. 曹志军,左明焕. 世界中医药. 2018(08)
[6]当归挥发油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吴国泰,王瑞琼,杜丽东,陈振鹤,任远.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4)
[7]胃复春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许先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23)
[8]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9)[J]. 徐明星,彭波,张昌欨,侯炜. 中医学报. 2018(08)
[9]基于数据挖掘的刘凤斌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方规律探究[J]. 杨伟钦,蒋凯林,杨浩宇,向长勤,林海雄,刘丽婷,刘凤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8)
[10]中药当归的化学成分分析与药理作用研究[J]. 牛莉,于泓苓.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21)
博士论文
[1]紫苏调节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肠运动功能的机理研究[D]. 刘蓉.天津医科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中国西北地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危险因素调查[D]. 柯丽.第四军医大学 2016
[2]姜类中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实验研究[D]. 陶智怡.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67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1679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