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导气法治疗气血虚弱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1-05-09 09:03
目的:观察引经导气法对气血虚弱型眩晕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气血虚弱型眩晕的患者,采用引经导气法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2周,记录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积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以引经导气针刺法治疗气血虚弱型眩晕患者2周,根据中医诊断及疗效标准得到的总有效率为92.00%。2.引经导气针刺法可有效降低气血虚弱型眩晕患者的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引经导气针刺法可有效降低气血虚弱型眩晕患者的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4.引经导气法可显著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经导气针刺法可明显降低气血虚弱型眩晕的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积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中医证候积分。可以明显减轻气血虚弱型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文章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传统医学对于眩晕的认识及治疗
1.1 传统医学对于眩晕的认识
1.2 传统医学对于眩晕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眩晕的认识及治疗
2.1 眩晕的认识
2.2 眩晕的西医治疗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针刺方法
3.2 操作方法
4 疗效指标
4.1 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
4.2 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
4.3 眩晕气血虚弱症候积分量表
5 疗效评定标准
6 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治疗总有效率
3 DHI治疗前后疗效评分
4 DARS治疗前后疗效评分
5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6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讨论
1 引经导气法治疗眩晕的理论渊源
1.1 因虚致眩晕的理论探讨
1.2 引经导气法的理论来源
1.3 引经导气针刺法治疗眩晕的依据
1.4 引经导气法的穴位选择的理论依据
2 眩晕与西医相关疾病的联系
3 观察指标选择
3.1 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
3.2 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
4 疗效分析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梅尼埃病治疗的国际共识解读[J]. 吴文瑾,杨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06)
[2]黄芪赤风汤合补中益气汤对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J]. 刘爱华,韩振翔. 中成药. 2019(03)
[3]苏肇家教授治疗梅尼埃病临证经验概要[J]. 李甜,尹平,苏肇家,徐世芬. 四川中医. 2018(11)
[4]加味八珍止眩汤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量的影响[J]. 柳宁,田翠丽,焦红蕾,赵博雅,孙立新,王凌芬. 四川中医. 2018(10)
[5]夏赭止眩汤治疗痰浊上扰型眩晕症的疗效观察[J]. 戴胜兵.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8(04)
[6]10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J]. 庞颖,邹祺缘,陈宏,代佳秋,李佳,陈子琦,胡国华,曾继红,康厚墉.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8(03)
[7]不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时机对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及出血事件影响的对比研究[J]. 张丹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02)
[8]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56例[J]. 雷鸣,王美元.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12)
[9]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临床研究[J]. 覃伟钊,郑泽荣. 陕西中医. 2017(12)
[10]参麦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J]. 邢海辉,李本红,李巧云,张澍鸿. 当代医学. 2017(27)
博士论文
[1]颈性眩晕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及范炳华教授对其诊治经验的总结[D]. 汪芳俊.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孙氏腹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D]. 李惠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
[2]眩宁汤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淑兰.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
[3]泽泻汤加味联合敏使朗治疗MD发作期(痰湿型)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李莎莎.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4]耳穴埋籽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湿中阻型)的临床研究[D]. 罗迪.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8
[5]东垣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D]. 陈瓞.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
[6]化瘀通络灸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 魏瑾.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
[7]眩晕的流行病学及前庭神经元炎的精准诊治研究[D]. 王朝霞.大连医科大学 2017
[8]调督益脑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D]. 隋瑞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
[9]针刺颅底组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 刘芳.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10]同精导气针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D]. 孙雅玲.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77022
【文章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传统医学对于眩晕的认识及治疗
1.1 传统医学对于眩晕的认识
1.2 传统医学对于眩晕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眩晕的认识及治疗
2.1 眩晕的认识
2.2 眩晕的西医治疗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针刺方法
3.2 操作方法
4 疗效指标
4.1 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
4.2 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
4.3 眩晕气血虚弱症候积分量表
5 疗效评定标准
6 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治疗总有效率
3 DHI治疗前后疗效评分
4 DARS治疗前后疗效评分
5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6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讨论
1 引经导气法治疗眩晕的理论渊源
1.1 因虚致眩晕的理论探讨
1.2 引经导气法的理论来源
1.3 引经导气针刺法治疗眩晕的依据
1.4 引经导气法的穴位选择的理论依据
2 眩晕与西医相关疾病的联系
3 观察指标选择
3.1 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
3.2 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
4 疗效分析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梅尼埃病治疗的国际共识解读[J]. 吴文瑾,杨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06)
[2]黄芪赤风汤合补中益气汤对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J]. 刘爱华,韩振翔. 中成药. 2019(03)
[3]苏肇家教授治疗梅尼埃病临证经验概要[J]. 李甜,尹平,苏肇家,徐世芬. 四川中医. 2018(11)
[4]加味八珍止眩汤治疗老年人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量的影响[J]. 柳宁,田翠丽,焦红蕾,赵博雅,孙立新,王凌芬. 四川中医. 2018(10)
[5]夏赭止眩汤治疗痰浊上扰型眩晕症的疗效观察[J]. 戴胜兵.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8(04)
[6]10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J]. 庞颖,邹祺缘,陈宏,代佳秋,李佳,陈子琦,胡国华,曾继红,康厚墉.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8(03)
[7]不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时机对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及出血事件影响的对比研究[J]. 张丹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02)
[8]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56例[J]. 雷鸣,王美元.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12)
[9]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临床研究[J]. 覃伟钊,郑泽荣. 陕西中医. 2017(12)
[10]参麦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J]. 邢海辉,李本红,李巧云,张澍鸿. 当代医学. 2017(27)
博士论文
[1]颈性眩晕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及范炳华教授对其诊治经验的总结[D]. 汪芳俊.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孙氏腹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D]. 李惠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
[2]眩宁汤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淑兰.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
[3]泽泻汤加味联合敏使朗治疗MD发作期(痰湿型)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李莎莎.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4]耳穴埋籽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湿中阻型)的临床研究[D]. 罗迪.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8
[5]东垣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D]. 陈瓞.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
[6]化瘀通络灸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 魏瑾.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
[7]眩晕的流行病学及前庭神经元炎的精准诊治研究[D]. 王朝霞.大连医科大学 2017
[8]调督益脑针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D]. 隋瑞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
[9]针刺颅底组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 刘芳.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10]同精导气针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D]. 孙雅玲.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77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1770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