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调和营卫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心脏氧化应激机制及自主神经功能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21 10:05
  抑郁症与冠心病都是影响全球的常见疾病。随着医疗模式逐渐向“生物一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精神心理疾病对躯体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终生罹患率约为3%-16.9%,且没有明显的年龄趋势。冠心病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但近年来,临床发现冠心病发病年龄具有年轻化的趋势。例如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于2015年发布的指南中明确表明,在青年人中,重症抑郁和双向情感障碍可加快动脉硬化,并诱发早发的心血管疾病。诸多证据表明,抑郁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抑郁症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等机制与心脏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疾病,严重影响全球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防治抑郁症相关的心脏疾病的课题十分必要。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采用桂枝汤能缓解抑郁症患者的心脏症状,如惊悸、怔忡、胸闷、胸痛、奔豚等,桂枝汤是临床常用的调和营卫法的代表方剂,因此,推测调和营卫治疗大法可能具有调节情绪,保护心脏的作用,但机制不详。为系统阐述调和营卫对抑郁症心脏保护的疗效机制,本课题拟通过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hroni... 

【文章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调和营卫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心脏氧化应激机制及自主神经功能影响


图2心肌细胞HE染色(光镜*400)??

调和营卫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心脏氧化应激机制及自主神经功能影响


图3心肌细胞Masson染色(光镜*200)??

调和营卫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心脏氧化应激机制及自主神经功能影响


图1心肌细胞HE染色(电镜*9900)??4、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论抑郁症辨治[J]. 胡春雨,杜世豪,李佳静,李雪君,于成,丁元庆.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2]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研究[J]. 廖力维,方乐,许晶晶,陈依明,张晨,王成蕾,赵雅娟,彭代辉,黄佳,王勇,吴志国.  预防医学. 2019(03)
[3]心率变异性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 王莉,李科,刘剑雄.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01)
[4]冠心病伴抑郁患者血清TNF-α及MDA、SOD的表达变化及阿托伐他汀钙的作用研究[J]. 马宇凌,张卓豪,杨志伟.  宁夏医学杂志. 2019(05)
[5]姜黄素对氧化应激条件下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J]. 廖雪艳,汪克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03)
[6]中医“肝藏魂”的神经心理学内涵[J]. 李自艳,曹龑,贾竑晓.  环球中医药. 2019(01)
[7]中医体质量表30条目简短版的制定与评价[J]. 朱燕波,王琦,史会梅,虞晓含.  中医杂志. 2018(18)
[8]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 雷秀雯,袁梅菊,张婷婷,黄珍珍,黄河.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15)
[9]营卫权衡论[J]. 周东浩,夏菲菲,刘震超,周明爱.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7)
[10]中医郁证之抑郁症辨治心验[J]. 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3)

博士论文
[1]Klotho蛋白改善应激诱导的心肌损伤的机制研究[D]. 宋双双.第三军医大学 2014
[2]基于抑郁模型代谢组学探索抑郁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 张文渊.中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开心散对抑郁症合并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D]. 张天艺.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2]基于“营卫精神模型”对抑郁障碍共病焦虑的临床比较研究和病机探讨[D]. 杜世豪.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
[3]柴胡桂枝汤抗小鼠抑郁的实验机理探讨[D]. 王洪宇.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
[4]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的酪氨酸羟化酶、生长相关蛋白43与乙酰胆碱转移酶的表达变化研究[D]. 洪一帆.新疆医科大学 2015
[5]桂枝解郁胶囊的药学研究[D]. 蔡盛康.广东药学院 2012
[6]小建中颗粒的抗抑郁作用研究[D]. 劳万生.汕头大学 2009
[7]张仲景从调和营卫论治虚劳之理论探讨[D]. 周根锋.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
[8]高浓度皮质醇介导慢性心理应激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机制研究[D]. 赵莉.山东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40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240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5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