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养生理论之“身心和”思想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14:07
目的:整理、挖掘孙光荣教授中和养生思想内涵,对其以“身心和”思想为代表的中和养生思想进行归纳整理,并对“身心和”思想的内容进行临床应用探索。方法:本课题以国医大师孙光荣湖南工作室为支撑平台,以国医大师孙光荣提出的“养生十诀”中的“身心和”思想为核心,遴选、整理孙光荣教授中和养生思想的论述、音像和书写资料,以及其弟子、工作室成员出版的相关著作,发表的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形成研究的基本资料,并结合临床案例探索孙光荣中和养生理念指导下的“身心和”思想实践体系的初步建立。综合运用传统阐述、归纳分析、文献检索等方法,梳理、汇整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并对比古今医家的养心理念,对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进行理论摸索,从而对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结论:1.孙光荣教授中和学术思想文化底蕴扎实,承袭“丹溪学派”和“东垣学派”,历史渊源深厚。孙光荣教授提倡的“身心和”思想与我国的医学经典论著《黄帝内经》中提倡的“形神统一观”、“七情学说”、“整体观”等理论相契合,认为人与社会、自然的统一性,同时又对现代的健康观、医学模式有诸多现实意义,对指导治疗和预防身心疾病有着重大的借鉴价值。...
【文章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孙光荣教授简介个人简介
第二部分 孙光荣教授中和养生思想
1 学术渊源
2 基本内容
2.1 中和养生总则
2.2 中和养生要诀
2.3 中和养生六层级
2.4 中和养生重点
2.5 养生十诀内容
3 优势特色
4 现实意义
第三部分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实践
1 古代名医身心共养学术源流
1.1 嵇康注重养形神
1.2 葛洪持道德之心
1.3 陶弘景长于清心
1.4 孙思邈善养心性
1.5 张介宾倡身心观
2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含义
2.1 养生第一要养心,心态平和万事安
2.2 世间名位与财色,合法合理合情享
2.3 过度贪求必招损,获取一分十赔偿
2.4 淡然面对浮与沉,量力而行身心安
3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特色
3.1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理论渊源
3.1.1 形神统一观
3.1.2 五脏情志论
3.1.3 心身医学
3.2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现实意义
3.2.1 关于健康观思考
3.2.2 关于医学模式思考
3.2.3 关于诊断学思考
3.2.4 关于养生学思考
第四部分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临床应用
1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在骨科临床应用举隅
2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在内科临床应用举隅
3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举隅
4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在妇科临床应用举隅
4.1 妇科病案 1
4.2 妇科病案 2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医师规》
致谢
本文编号:3282201
【文章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孙光荣教授简介个人简介
第二部分 孙光荣教授中和养生思想
1 学术渊源
2 基本内容
2.1 中和养生总则
2.2 中和养生要诀
2.3 中和养生六层级
2.4 中和养生重点
2.5 养生十诀内容
3 优势特色
4 现实意义
第三部分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实践
1 古代名医身心共养学术源流
1.1 嵇康注重养形神
1.2 葛洪持道德之心
1.3 陶弘景长于清心
1.4 孙思邈善养心性
1.5 张介宾倡身心观
2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含义
2.1 养生第一要养心,心态平和万事安
2.2 世间名位与财色,合法合理合情享
2.3 过度贪求必招损,获取一分十赔偿
2.4 淡然面对浮与沉,量力而行身心安
3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特色
3.1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理论渊源
3.1.1 形神统一观
3.1.2 五脏情志论
3.1.3 心身医学
3.2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现实意义
3.2.1 关于健康观思考
3.2.2 关于医学模式思考
3.2.3 关于诊断学思考
3.2.4 关于养生学思考
第四部分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临床应用
1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在骨科临床应用举隅
2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在内科临床应用举隅
3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举隅
4 孙光荣教授“身心和”思想在妇科临床应用举隅
4.1 妇科病案 1
4.2 妇科病案 2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医师规》
致谢
本文编号:3282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2822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