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浊解毒”中药灌肠治疗大便新型冠状病毒残留
发布时间:2021-07-23 06:06
[目的]总结中药灌肠清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大便中病毒残留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大便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病因病机,总结清肠治疗的治则治法,并以二则验案加以证实。[结果]大便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患者的病因病机为湿疫传变、浊毒蕴肠,治疗上总结出"清肠四法",即苦温燥湿、理气通腑、清热利湿、活血散邪,采用泄浊解毒承气方中药灌肠治疗。泄浊解毒承气方由厚朴、槟榔、草果、藿香、甘草、制大黄、贯众、金银花、连翘、苦参、虎杖、白花蛇舌草、赤芍组成。所附两则验案中患者大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采用自拟泄浊解毒承气方灌肠治疗后,明显加快了肠道残留病毒排除进程,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泄浊解毒"中药灌肠,可以改变肠道环境、搜剔肠络、给邪出路,对于加快清除肠道局部病毒残留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文章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44(08)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病例二灌肠前舌苔(2月20日)
图1 病例二灌肠前舌苔(2月20日)按语:方中厚朴、槟榔、草果出自吴又可“达原饮”,厚朴除疠气,槟榔破瘴气,草果除伏邪,合苦参苦温燥湿,改善肠道环境,使邪无所附。贯众、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连花清瘟胶囊”中主要抗病毒药物,最新研究已证实其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抑制冠状病毒[8]。白花蛇舌草归胃、大肠、小肠经,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引药直达病所。方中再加以虎杖、大黄清热解毒、活血泄浊,赤芍散瘀活血,藿香芳香化湿,乃受到“血必净”启发。厚朴、槟榔、大黄相配又可理气宽中、通腑逐邪,再加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避秽、泄浊、解毒、化瘀之清肠四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连花清瘟方抗冠状病毒的物质基础及机制探讨[J]. 凌晓颖,陶嘉磊,孙逊,袁斌. 中草药. 2020(07)
[2]肠道菌群与中药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严东明,胡义扬.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S1)
[3]基于文献挖掘与分子对接技术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筛选[J]. 李婧,马小兵,沈杰,张志锋. 中草药. 2020(04)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J]. 江苏中医药. 2020(02)
[5]肠道黏膜免疫进展为中药免疫研究提供的机遇[J]. 周联,黄绍伟,罗霞,苏雨琳.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9(24)
[6]中药虎杖的研究进展[J]. 梁明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0)
[7]肠道上皮细胞在肠道免疫屏障中的维护及炎性肠病发生机制[J]. 崔勇鹤,孙少明,李占武,王文俊.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9(02)
[8]抗病毒中药的药性与功效及其关联性文献研究[J]. 李加慧,陈仁寿,李陆杰. 中医杂志. 2019(01)
[9]活血化瘀法对肠道菌群结构及肠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J]. 张铌雪,姚魁武,段锦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8(12)
[10]中药抗肠道病毒71型感染研究现状[J]. 王春阳,严琴琴.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8(05)
本文编号:3298756
【文章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44(08)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病例二灌肠前舌苔(2月20日)
图1 病例二灌肠前舌苔(2月20日)按语:方中厚朴、槟榔、草果出自吴又可“达原饮”,厚朴除疠气,槟榔破瘴气,草果除伏邪,合苦参苦温燥湿,改善肠道环境,使邪无所附。贯众、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连花清瘟胶囊”中主要抗病毒药物,最新研究已证实其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抑制冠状病毒[8]。白花蛇舌草归胃、大肠、小肠经,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引药直达病所。方中再加以虎杖、大黄清热解毒、活血泄浊,赤芍散瘀活血,藿香芳香化湿,乃受到“血必净”启发。厚朴、槟榔、大黄相配又可理气宽中、通腑逐邪,再加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避秽、泄浊、解毒、化瘀之清肠四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连花清瘟方抗冠状病毒的物质基础及机制探讨[J]. 凌晓颖,陶嘉磊,孙逊,袁斌. 中草药. 2020(07)
[2]肠道菌群与中药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严东明,胡义扬.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S1)
[3]基于文献挖掘与分子对接技术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筛选[J]. 李婧,马小兵,沈杰,张志锋. 中草药. 2020(04)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J]. 江苏中医药. 2020(02)
[5]肠道黏膜免疫进展为中药免疫研究提供的机遇[J]. 周联,黄绍伟,罗霞,苏雨琳.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9(24)
[6]中药虎杖的研究进展[J]. 梁明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0)
[7]肠道上皮细胞在肠道免疫屏障中的维护及炎性肠病发生机制[J]. 崔勇鹤,孙少明,李占武,王文俊.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9(02)
[8]抗病毒中药的药性与功效及其关联性文献研究[J]. 李加慧,陈仁寿,李陆杰. 中医杂志. 2019(01)
[9]活血化瘀法对肠道菌群结构及肠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J]. 张铌雪,姚魁武,段锦龙.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8(12)
[10]中药抗肠道病毒71型感染研究现状[J]. 王春阳,严琴琴.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8(05)
本文编号:3298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2987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