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对三焦理论争鸣的透视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6 20:49
  目的和意义:本文通过阅读、研究历代医家关于三焦的文献资料,追溯三焦争鸣的渊源,探究争鸣的内容,分析归纳历代医家关于三焦理论的看法,提出笔者关于三焦的认识,以求探析三焦理论争鸣的焦点,以便更好指导临床。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搜集历代医家典籍中关于三焦的理论学说,并对各家学说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各医家的不同观点,辨析各观点的联系与区别,探析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研究内容:本文分为三部分论述:首先,简明扼要的梳理了三焦理论的历史沿革。其次,以各家三焦理论“争鸣”为核心,即在“整体三焦说与部位三焦说”、“三焦有形说与三焦无形说”的“争鸣”中阐述各医家对三焦理论的独到见解和独有的奉献。并在三焦理论的争鸣中阐发了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例举当代医家的病例,阐述三焦辨证在临床上的应用。结论:1.三焦是一个“通道”器官。其功能是将水谷之物腐化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中清者通过三焦输往于脏腑、四肢百骸;浊者通过三焦分消走泄于体外。2.三焦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焦理论分为整体三焦说和部位三焦说,“整体三焦学说”强调三焦与水液、气等整体气化状态的关系;“部分三焦学说”强调三焦与各脏腑气化状态的关系。3.对于三... 

【文章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三焦理论概说
    1.1 从古文字中透视三焦
    1.2 三焦理论的历史沿革概说
第二部分 三焦理论之争鸣
    2.1 整体三焦说与部位三焦说之争鸣
    2.2 三焦“有形无形”之争鸣
    2.3 浅议三焦实质争鸣的误区
第三部分 三焦辨证及其临床应用
    3.1 部位三焦辨证学说与临床应用
    3.2 整体三焦辨证学说与临床应用
    3.3 张福利教授运用三焦辨证于临床之验案枚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吴烈教授三焦辨证论治黄斑水肿病变经验[J]. 胡佩,吴烈.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01)
[2]刘玉宁教授运用三焦辨证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经验[J]. 崔海兰,黄一珊,姜韩雪,刘玉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12)
[3]贺平教授基于三焦辨证运用三仁汤论治湿热壅滞型便秘经验浅析[J]. 王成川,刘强,彭其凤,王栩芮,闫译兮,贺平.  四川中医. 2018(06)
[4]北宋时期脾藏象辨证论治的临床意义探析[J]. 郝军.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8(03)
[5]文化遗产教材及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统计[J]. 王晓琨,方晴.  中国大学教学. 2018(02)
[6]三焦理论及临床研究概况[J]. 刘风竹,王颖晓.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01)
[7]三焦辨证理论在肝病临床中的应用[J]. 李志国,叶永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1)
[8]三焦“气化”浅议[J]. 徐由立,周文亮,康玉华,王宝家,相茹,杨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23)
[9]淋证源流考[J]. 姜德友,曲婉莹.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10]从“象”与“枢”探讨三焦[J]. 卞尧尧,周春祥.  时珍国医国药. 2012(12)

博士论文
[1]周仲瑛教授辨治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D]. 郑志攀.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2]基于三焦腑病视角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代谢综合征机制[D]. 卞尧尧.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从“无”与“有”的关系探索三焦理论及其临床运用[D]. 陈智奋.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2]基于三焦气机研究抑郁症“气失升降则悲”的病理机制[D]. 刁灿力.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
[3]各种辨证方法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意义[D]. 常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
[4]宋代三焦辨证学说的研究——兼论三焦辨证发展史[D]. 李昆.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04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304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b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