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峰教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2021-07-28 11:39
<正>张晓峰教授以颈性眩晕的"筋、骨"病变为主线,结合局部病理形态和病理生理改变的特点,提出了以辨病论治、辨型论治、辨期论治、辨位论治为核心的辨治的思路,临床应用疗效显著。本文将相关经验总结介绍如下。1 辨病论治——手法应用的前提张教授认为手法是治疗颈性眩晕独特的方法和手段,疗效也得到了医患的广泛认可。但在临床中,手法治疗意外时有发生,疗效不确定也是常见现象。分析原因,除手法的技巧性因素外,颈性眩晕诊断不明是主要原因。因此,明确诊断,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0,28(0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辨病论治——手法应用的前提
2 辨型论治——手法应用适应证的选择
3 辨期论治——手法应用时机的选择
4 辨位论治——手法操作的依据
5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林定坤教授三方治则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J]. 何坤,陈彥均,林定坤,侯宇,许文科.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0(03)
[2]朱立国旋提手法治疗力学失衡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J]. 于长岁,朱立国,张晓峰,于忠宝,詹丰源,王树人,贺丰,韩玉生,王政春,赵赫. 浙江中医杂志. 2019(09)
[3]头后小直肌与颈性眩晕关系探讨及从筋论治颈性眩晕[J]. 喻益峰,王学宗,李亚娟,门修博,王建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8)
[4]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探讨[J]. 刘培太,张军,吴硕柱,杨永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9(06)
[5]颈椎相关疾病手法诊疗及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詹红生. 中医正骨. 2018(03)
[6]清宫正骨流派学术思想初探[J]. 王尚全,孙树椿,陈明,刘欣荣,韩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7(09)
[7]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 马江涛,张银刚,袁启令,武文韬. 中医正骨. 2016(10)
[8]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 张斌,檀亚军,何本祥,咸杰,王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09)
[9]“筋骨调衡”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现代理论探析及思考[J]. 叶勇,邵湘宁,汤伟,张立勇,朱静,张作鹏,王英,袁亮辉. 中医药导报. 2016(02)
[10]颈性眩晕的中医证型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J]. 叶洁,顾小华,许金海,莫文,施杞.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4(03)
本文编号:3307846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0,28(0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辨病论治——手法应用的前提
2 辨型论治——手法应用适应证的选择
3 辨期论治——手法应用时机的选择
4 辨位论治——手法操作的依据
5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林定坤教授三方治则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J]. 何坤,陈彥均,林定坤,侯宇,许文科.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0(03)
[2]朱立国旋提手法治疗力学失衡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J]. 于长岁,朱立国,张晓峰,于忠宝,詹丰源,王树人,贺丰,韩玉生,王政春,赵赫. 浙江中医杂志. 2019(09)
[3]头后小直肌与颈性眩晕关系探讨及从筋论治颈性眩晕[J]. 喻益峰,王学宗,李亚娟,门修博,王建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8)
[4]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探讨[J]. 刘培太,张军,吴硕柱,杨永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9(06)
[5]颈椎相关疾病手法诊疗及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詹红生. 中医正骨. 2018(03)
[6]清宫正骨流派学术思想初探[J]. 王尚全,孙树椿,陈明,刘欣荣,韩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7(09)
[7]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 马江涛,张银刚,袁启令,武文韬. 中医正骨. 2016(10)
[8]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 张斌,檀亚军,何本祥,咸杰,王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09)
[9]“筋骨调衡”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现代理论探析及思考[J]. 叶勇,邵湘宁,汤伟,张立勇,朱静,张作鹏,王英,袁亮辉. 中医药导报. 2016(02)
[10]颈性眩晕的中医证型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J]. 叶洁,顾小华,许金海,莫文,施杞.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4(03)
本文编号:3307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3078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