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经脉脏腑相关特点比较

发布时间:2021-07-29 20:58
  尽管《黄帝内经》将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分别相连,但经脉与五脏六腑的联系却各有特点。通过比较经脉脏腑相关特点,认为经脉与五脏的联系建立较早且较为紧密,五脏病证与经脉病候相关性较大,五脏有疾多选取相应经脉五输穴治疗;经脉与六腑联系建立较晚,六腑病证与经脉病候的相关性不及五脏,六腑疾病多选取下合穴治疗。经脉脏腑相关的不同特点与脏腑经脉融合程度、哲学文化因素、古人对脏腑的认识有关。 

【文章来源】:中国针灸. 2020,40(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经脉与五脏联系的特点
    1.1 经脉与五脏联系建立较早,联系更紧密
    1.2 五脏病证与经脉病候关系密切
    1.3 五脏有疾多选取本经原穴治疗
2 经脉与六腑联系的特点
    2.1 经脉与六腑联系建立较晚,联系紧密性不及五脏
    2.2 六腑病证表现与经脉病候联系不紧密
    2.3 六腑疾病多选取下合穴治疗
3 五脏六腑病证治疗选穴比较
4 五脏六腑与经脉联系特点的成因分析
    4.1 经脉脏腑融合程度
    4.2 哲学文化因素
    4.3 古人对脏腑的认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经脉脏腑相关理论的文化因素[J]. 张倩,周美启.  中国针灸. 2019(05)
[2]论足三阳经在十二经中的地位、作用及理论探讨[J]. 许明辉.  微创医学. 2018(06)
[3]浅析十二原穴主治作用[J]. 左海燕,周美启,吴生兵,张倩,吴欣.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3)
[4]“合治内府”的理论溯源[J]. 申治富,佘天薇,王亚楠,胡幼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05)
[5]对于“五脏相关”理论的科学内涵探讨[J]. 张冰冰,朱爱松,石岩.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7)
[6]《内经》十二原本义探析[J]. 赵文麟,谢晓佳,纪智,朱华超,郭文,刘清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6)
[7]《黄帝内经》从十二原辨识健康状态理论述要[J]. 范登脉,邓欣祺,郑洪,曾亮,杨志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02)
[8]《灵枢》论五输穴学术思想价值及临床意义[J]. 陆克艳,王馨敏,钟凯,冯国湘.  中医药学报. 2014(03)
[9]阳脉理论演进及其意义[J]. 赵京生.  中国针灸. 2011(11)
[10]下合穴理论的研究[J]. 赵京生,史欣德.  中国针灸. 2011(07)

博士论文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穴的古代文献研究[D]. 高翠婷.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
[2]中医脉诊起源及《脉经》以前各脉诊法本义研究[D]. 陈欣然.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3]《黄帝内经》五行学说源流及应用的研究[D]. 陈吉全.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4]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研究[D]. 陈坚雄.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5]五脏相关学说理论研究与临床分析[D]. 郑洪.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10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310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d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