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黄帝内经》对《东医宝鉴》中针灸相关理论形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03 23:03
  目的:将《黄帝内经》中的针灸相关理论体系及《东医宝鉴》中的针灸相关理论体系进行梳理、比较,找出《黄帝内经》中针灸理论体系与《东医宝鉴》中针灸理论体系的相同之处,比较后明确《黄帝内经》对于《东医宝鉴》中针灸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方法:运用史学、逻辑学与文献学的方法对《黄帝内经》及许浚《东医宝鉴》中针灸相关文献进行整理。首先梳理出《黄帝内经》中针灸相关理论内容,再对《东医宝鉴》中针灸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最终将两者进行比较,从而明确《黄帝内经》对于《东医宝鉴》中针灸理论形成的影响。内容:整理分析后得出了《东医宝鉴》中针灸理论体系的构建。将《黄帝内经》中的理论思想与其比较,发现《黄帝内经》中的精、气、神理论及体质论,辨证论治等相关理论等对《东医宝鉴》中理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东医宝鉴》中的经络名称、具体腧穴定位、主治及具体刺灸手法、针灸禁忌等均是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结论:《东医宝鉴》中的针灸相关理论是以朝鲜道家思想为哲学基础,吸收了大量《黄帝内经》中的医学基础理论,并结合本国医学特点,经历长期理论实践逐步形成的具有特点的治疗方法。《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被世人誉为“医学之祖... 

【文章来源】: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黄帝内经》中针灸相关理论
    1.1 《黄帝内经》针灸理论基础
        1.1.1 注重整体观念
        1.1.2 提出“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
        1.1.3 以“取象比类”为理论基础构建经络体系
        1.1.4 以“三阴三阳”确立了经络名称并提出了循行路线
        1.1.5 提出“以痛为输”
    1.2 《黄帝内经》中针灸相关的诊疗特点
        1.2.1 诊断方面提出先辨证后选穴
        1.2.2 治疗原则方面注重三因制宜、治病求本及虚补实泻
            1.2.2.1 三因制宜
                1.2.2.1.1 因人
                1.2.2.1.2 因时
                1.2.2.1.3 因地
            1.2.2.2 治病求本
            1.2.2.3 虚补实泻
        1.2.3 选穴配伍制定处方
        1.2.4 提出艾灸治疗的四个适应证
        1.2.5 为针灸禁忌理论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1.2.5.1 根据部位规定针刺禁忌
            1.2.5.2 根据穴位规定针刺禁忌
            1.2.5.3 针刺深度
            1.2.5.4 针具的原则
            1.2.5.5 进针、行针手法禁忌
            1.2.5.6 留针时间、及出针时禁忌
            1.2.5.7 对于针刺事故的预防与补救
            1.2.5.8 艾灸禁忌
2.《东医宝鉴》的针灸理论体系
    2.1 《东医宝鉴》的成书背景
    2.2 针灸理论多以道家思想为哲学基础
        2.2.1 注重丹田、脐多灸法
        2.2.2 精为至宝
        2.2.3 调气则病愈
        2.2.4 神安则延年益寿
        2.2.5 背部灸法多以背后三关为理论依据
            2.2.5.1 身形脏腑图中“泥丸宫”与“三关”
            2.2.5.2 背部灸法在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2.3 《东医宝鉴》中针、灸理论特色
        2.3.1 针泻灸补,针、灸不可同施
        2.3.2 针、灸时注重择日
        2.3.3 书中无针、灸歌赋
        2.3.4 针、灸时注重调脾胃之气机
        2.3.5 多用熨法
        2.3.6 善于运用导引法
3.《黄帝内经》对《东医宝鉴》中针灸理论形成的影响
    3.1 《黄帝内经》对《东医宝鉴》中哲学思想的影响
    3.2 《黄帝内经》对《东医宝鉴》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3.3 《黄帝内经》为《东医宝鉴》中针灸理论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3.3.1 精气神全,人之根本
        3.3.2 注重体质学说
        3.3.3 先辨证后选穴组方
        3.3.4 经络腧穴方面
        3.3.5 针灸器具使用方面
        3.3.6 针灸治疗疾病的具体操作方面
        3.3.7 针灸中的禁忌
            3.3.7.1 针刺禁忌
            3.3.7.2 灸法禁忌
结论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创新性评价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医宝鉴》之灸法探析[J]. 蒋珞琦,黄碧群,顾星.  中医药导报. 2016(11)
[2]《东医宝鉴》引用的仲景文献分析与研究[J]. 李敏,梁永宣.  中医药文化. 2016(02)
[3]《东医宝鉴》养生观指导下食物功效与体质类型对应关系的探讨[J]. 王天虹,张艺,梁未雯,王张,崔正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01)
[4]《东医宝鉴》中的“面部分候脏腑图”[J]. 张丽君,丁侃.  中医文献杂志. 2011(04)
[5]《东医宝鉴》针灸学特色探析[J]. 申东原,权东烈.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11)
[6]许浚与《东医宝鉴》[J]. 朱建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01)
[7]《东医宝鉴》版本传承新考[J]. 全世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S1)
[8]《东医宝鉴》的形成与学术特征的探讨[J]. 李黎,鲁兆麟.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8(01)
[9]东医发展史略[J]. 朴昌根.  医古文知识. 2004(02)
[10]许浚《东医宝鉴》学术思想研究[J]. 崔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06)

博士论文
[1]《东医宝鉴》方剂引文与主要中医原著比较研究[D]. 姜赫俊.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

硕士论文
[1]《东医宝鉴》引录中医文献研究[D]. 党志政.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
[2]朝鲜半岛针灸历史的初步研究[D]. 郑池慧.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3]许浚组方规律研究[D]. 洪成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20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320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2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