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元解郁针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3 03:45
目的:通过观察培元解郁针法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培元解郁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IGF-1调节机制,进一步为临床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最终完成58例,其中观察组29例,对照组2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予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以口服西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初始剂量为5mg,7日后增至10mg,早餐后口服,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培元解郁针法治疗,选取穴位四神聪、关元、内关、合谷、丰隆、悬钟、三阴交、太冲及太溪,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日,间隔1日,连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定患者抑郁程度,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抽取患者血IGF-1进行检测,对比观察两组组内及组间HDRS评分、BI评分及IGF-1水平的变化。运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HDRS评分:治...
【文章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卒中后抑郁的研究
1.1 中风病与郁证源流
1.2 病因病机
1.3 针灸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卒中后抑郁的研究
2.1 概述及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3 药物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与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3 统计方法
4 技术路线示意图
5 结果
5.1 基线资料分析
5.2 治疗后结果分析
5.3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课题设计思路
1.1 培元解郁针法的选择依据
1.2 药物及疗程的选择依据
1.3 观察量表的选择依据
2 结果讨论
2.1 培元解郁针法对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
2.2 培元解郁针法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附录B 卒中后抑郁诊断标准
附录C 脑卒中诊断标准
附录D 随机数字表
附录E 分配序列表
附录F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 项)
附录G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附录H 技术路线示意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339675
【文章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卒中后抑郁的研究
1.1 中风病与郁证源流
1.2 病因病机
1.3 针灸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卒中后抑郁的研究
2.1 概述及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3 药物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与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3 统计方法
4 技术路线示意图
5 结果
5.1 基线资料分析
5.2 治疗后结果分析
5.3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课题设计思路
1.1 培元解郁针法的选择依据
1.2 药物及疗程的选择依据
1.3 观察量表的选择依据
2 结果讨论
2.1 培元解郁针法对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
2.2 培元解郁针法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附录B 卒中后抑郁诊断标准
附录C 脑卒中诊断标准
附录D 随机数字表
附录E 分配序列表
附录F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 项)
附录G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附录H 技术路线示意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339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3396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