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中医体质及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3 20:27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中医体质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16例已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新生儿体质分为平和质、阳盛质和阴盛质,比较新生儿各类体质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概率,并采用回归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新生儿体质以平和质最多,阳盛质次之,阴盛质比较少见。阳盛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72.41%,高于平和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阳盛质、母儿血型不合均为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而阴道分娩、母乳喂养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产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可根据该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早期干预措施,降低该病的发病率,避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过度治疗。
【文章来源】:河南中医. 2020,40(1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观察指标
1.5.1 一般资料
1.5.2 中医体质辨识
1.5.3 新生儿经皮胆红素
1.5.4 总胆红素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16例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
2.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2.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医体质四个基本原理的实证研究概述[J]. 朱燕波,严辉,李彦妮,李桐. 中医杂志. 2018(17)
[2]分娩方式、出生胎龄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J]. 欧阳冰,赵长江,司马燕,刘全胜. 贵州医药. 2018(07)
[3]新生儿中医体质研究进展[J]. 张刚,王文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07)
[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 吴菲,冯向春,付蓉,陈惠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03)
[5]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分析[J]. 罗刚群. 中国全科医学. 2017(S3)
[6]新生儿皮肤遮盖与暴露部位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研究[J]. 赵丽华,苏绍玉,胡艳玲,唐军,万兴丽,夏斌,李黎,刘玉兰,黄怡斐,蒲倩婷,刘昌红. 中华护理杂志. 2017(07)
[7]强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J]. 张晓蕊,曾超美,刘捷.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03)
[8]五运六气禀赋影响人体质及疾病罹患倾向的现代研究进展[J]. 张轩,贺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2)
[9]新生儿中医体质辨识表的编制及信度和效度分析[J]. 赵红梅,季聪华,曾友兰,辛顺心.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12)
[10]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神经行为的预后研究[J]. 王乐,傅燕娜,郑洪,张健,芦玮玮. 中国全科医学. 2015(20)
硕士论文
[1]新生儿中医体质分型与脐带血ACTH、COR水平相关性研究[D]. 张刚.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358543
【文章来源】:河南中医. 2020,40(1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观察指标
1.5.1 一般资料
1.5.2 中医体质辨识
1.5.3 新生儿经皮胆红素
1.5.4 总胆红素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16例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
2.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2.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医体质四个基本原理的实证研究概述[J]. 朱燕波,严辉,李彦妮,李桐. 中医杂志. 2018(17)
[2]分娩方式、出生胎龄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J]. 欧阳冰,赵长江,司马燕,刘全胜. 贵州医药. 2018(07)
[3]新生儿中医体质研究进展[J]. 张刚,王文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07)
[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 吴菲,冯向春,付蓉,陈惠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03)
[5]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分析[J]. 罗刚群. 中国全科医学. 2017(S3)
[6]新生儿皮肤遮盖与暴露部位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研究[J]. 赵丽华,苏绍玉,胡艳玲,唐军,万兴丽,夏斌,李黎,刘玉兰,黄怡斐,蒲倩婷,刘昌红. 中华护理杂志. 2017(07)
[7]强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J]. 张晓蕊,曾超美,刘捷.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03)
[8]五运六气禀赋影响人体质及疾病罹患倾向的现代研究进展[J]. 张轩,贺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2)
[9]新生儿中医体质辨识表的编制及信度和效度分析[J]. 赵红梅,季聪华,曾友兰,辛顺心.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12)
[10]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神经行为的预后研究[J]. 王乐,傅燕娜,郑洪,张健,芦玮玮. 中国全科医学. 2015(20)
硕士论文
[1]新生儿中医体质分型与脐带血ACTH、COR水平相关性研究[D]. 张刚.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358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3585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