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固本化积方治疗气虚毒瘀证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9 22:47
  目的:观察固本化积方治疗气虚毒瘀证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6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按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再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止痛、止呕等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固本化积方,观察期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KPS评分及中医症状改善率、实体瘤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血清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实体瘤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KPS评分及中医症状改善率、血清炎症标志物(NLR、PLR、CRP)水平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化积方联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能缓解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延长生存期。 

【文章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和脱落标准
        1.5 终止试验标准
    2.研究设计
        2.1 观察方法
        2.2 观察指标
            2.2.1 疗效性指标
            2.2.2 安全性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3.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对比
    2.实体瘤疗效比较
    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KPS评分改善比较
    5.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 变化情况比较
    6.血清NLR、PLR、CRP的比较
    7.一般安全性指标处理
第三部分 讨论
    1.胰腺癌多学科治疗困境
    2.胰腺癌炎性微环境理论研究
        2.1 胰腺癌与炎性微环境细胞成分关系
        2.2 胰腺癌与炎性微环境非细胞成分关系
        2.3 胰腺癌相关炎性反应标志物的研究
    3.中医对胰腺癌炎性微环境的认识
    4.固本化积方的组方依据、用药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4.1 固本化积方的组方依据
        4.2 固本化积方的组方用药特点
        4.3 方中主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5.研究结果分析
        5.1 实体瘤及血清CA19-9 疗效比较
        5.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5.3 KPS评分改善比较
        5.4 NLR、PLR、CRP疗效比较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J]. 虞先濬,刘亮,徐华祥,武春涛,李浩.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10)
[2]越鞠丸作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分析[J]. 王曼,左明焕,周天,胡凯文.  医药导报. 2018(07)
[3]癌相关性炎症因子IL-6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李萍,刘馨,刘洪璐,王熙才.  现代肿瘤医学. 2017(19)
[4]岳景林从痰论治肿瘤病思路探析[J]. 杨世红,赵伟红,曲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07)
[5]2016年胰腺癌研究及诊疗进展[J]. 梁丁孔,施思,徐近,虞先濬.  中国癌症杂志. 2017(04)
[6]L1细胞黏附分子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王奕智,葛春林.  中国肿瘤临床. 2017(07)
[7]杨金坤教授治疗胰腺癌四法[J]. 王丹,郑舞.  环球中医药. 2017(02)
[8]肿瘤炎症微环境与免疫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策略[J]. 田同德,岳立云,田同良,范伊晓,张新峰,马旭辉.  中医杂志. 2017(03)
[9]胰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J]. 郑戴波,陈培丰.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3)
[10]缺氧微环境下HIF-1α对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迁移的影响[J]. 王时光,单远洲,周联明,刘海军,朱光辉.  现代肿瘤医学. 2016(11)

博士论文
[1]YAP基因在胰腺癌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尉洪龙.山东大学 2017
[2]CD4+IL-17+细胞在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布、表型特征、分化募集机制及临床意义的实验研究[D]. 何宋兵.苏州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阳和汤干预肿瘤相关炎症因子的初步实验研究[D]. 王新新.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
[2]温阳化瘀法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D]. 唐振.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
[3]预后营养指数(PNI)在胰腺癌患者中预后意义的探讨[D]. 李松.大连医科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45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445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7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