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探索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要素
发布时间:2022-12-04 00:27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多中心调查的MHD患者2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一般资料及中医症状信息,同时采用舌象仪采集舌象信息,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症状及舌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综合公因子中医证候含义。结果:共提取12个公因子,病位证素有肾、脾、肝、心、胃,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病邪证素有湿、热、血瘀、风动,以湿、热、血瘀为主。结论:CKD5期MHD患者本虚标实并见,本虚包括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实证包括肾络瘀热、肝胆湿热,虚实夹杂包括脾虚湿浊、肾虚湿热、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要素判定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1.6 研究方法
1.6.1 数据收集
1.6.2 数据筛选
1.6.3 质量控制
1.7 统计学方法
1.7.1 一般统计方法
1.7.2 因子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症状、舌象筛选结果
2.2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2.3 因子提取
2.4 因子旋转及因子载荷矩阵
2.5 公因子的专业解释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何立群教授从虚、瘀、湿、风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撷要[J]. 王杰,何立群. 中国医药导报. 2020(02)
[2]补肾健脾生血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袁丽莎,魏宇,曹钋,钟剑,王京,裴志行,宋雅丽,豆芳梅. 世界中医药. 2019(10)
[3]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型肠-肾综合征辨证分型研究[J]. 修方睿,苏珊珊,丁彦敏,于琳琳,米杰. 山东中医杂志. 2019(09)
[4]参芪清毒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营养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影响[J]. 刘杰,苏宝印,刘春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8)
[5]调血舒肝汤联合西药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抑郁症肝郁脾肾气虚证临床研究[J]. 俞琦. 新中医. 2019(03)
[6]两种血液净化方法对2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的影响[J]. 曹雷,李宁,郑灼,王翠合,王凤莲.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8(04)
[7]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J]. 吴兴波,柯嘉儿,鲁欢,陈刚毅,罗月中. 新中医. 2017(12)
[8]基于APP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管理[J]. 董永泽,乔建歌,王婷,徐岭,杨青敏. 护理学杂志. 2017(07)
[9]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 江继英.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03)
[10]9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J]. 张太君,张玲.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2)
硕士论文
[1]通腑泄浊方对慢性肾脏病大鼠肾脏纤维化及TGF-β1/p38MAPK通路的影响[D]. 于翔.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继发性甲旁亢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临床研究[D]. 岳谭.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营养不良的中医证候研究[D]. 韩奎星.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
[4]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湿热部位分布特点[D]. 陆红梅.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医案研究[D]. 闫璞.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6]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素与证候的初步研究[D]. 孙仲宜.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70726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要素判定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1.6 研究方法
1.6.1 数据收集
1.6.2 数据筛选
1.6.3 质量控制
1.7 统计学方法
1.7.1 一般统计方法
1.7.2 因子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症状、舌象筛选结果
2.2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2.3 因子提取
2.4 因子旋转及因子载荷矩阵
2.5 公因子的专业解释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何立群教授从虚、瘀、湿、风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撷要[J]. 王杰,何立群. 中国医药导报. 2020(02)
[2]补肾健脾生血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袁丽莎,魏宇,曹钋,钟剑,王京,裴志行,宋雅丽,豆芳梅. 世界中医药. 2019(10)
[3]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型肠-肾综合征辨证分型研究[J]. 修方睿,苏珊珊,丁彦敏,于琳琳,米杰. 山东中医杂志. 2019(09)
[4]参芪清毒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营养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影响[J]. 刘杰,苏宝印,刘春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8)
[5]调血舒肝汤联合西药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抑郁症肝郁脾肾气虚证临床研究[J]. 俞琦. 新中医. 2019(03)
[6]两种血液净化方法对2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的影响[J]. 曹雷,李宁,郑灼,王翠合,王凤莲.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8(04)
[7]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J]. 吴兴波,柯嘉儿,鲁欢,陈刚毅,罗月中. 新中医. 2017(12)
[8]基于APP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管理[J]. 董永泽,乔建歌,王婷,徐岭,杨青敏. 护理学杂志. 2017(07)
[9]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 江继英.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03)
[10]9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J]. 张太君,张玲.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2)
硕士论文
[1]通腑泄浊方对慢性肾脏病大鼠肾脏纤维化及TGF-β1/p38MAPK通路的影响[D]. 于翔.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继发性甲旁亢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临床研究[D]. 岳谭.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营养不良的中医证候研究[D]. 韩奎星.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
[4]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湿热部位分布特点[D]. 陆红梅.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医案研究[D]. 闫璞.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6]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素与证候的初步研究[D]. 孙仲宜.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707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7072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