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效果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效果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探讨不同病情程度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与血清NPY水平的相关性;2.观察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的影响。方法:1.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与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本研究以973课题“肝硬化从肝论治的作用机制及证治规律研究”之临床调查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与微观指标相关性”方案收集的801例患者为依托,观察血清学指标NPY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1)运用课题组统一制定、印制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进行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信息,采集血液NPY标本并统一检测;(2)依据课题组形成的专家共识《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判定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3)采用课题统一数据录入管理平台建立数据库,并完成双人、双机独立录入,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病情程度的中医证候分布;(5)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病情程度与血清NPY水平相关性。2.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血清NPY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973课题“肝硬化从肝论治的作用机制及证治规律研究”之临床干预研究“中医药干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收集的144例患者经六个月的治疗方案为依托,观察血清学指标NPY的变化。(1)运用课题组统一制定、印制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采用区组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在三家研究中心纳入144例符合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诊断标准和常见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的患者,将所有纳入病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以治疗原则“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滋阴养血柔肝”、模拟剂的配方颗粒给予干预,每次1袋,每日2次,分别于早、晚饭后开水调服;(2)观察时点为基线、六个月,分别检测血清NPY水平;(3)本研究采用由973项目组(项目编号:2011CB505100)统一管理,建立数据库平台——《中医证候与肝藏象研究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双机背靠背录入,并通过二次录入予以核对,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分析干预前后三组血清NPY水平变化,比较三组干预后的血清NPY水平和干预前后血清NPY水平变化率。结果:1.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与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本研究收集的80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测得NPY值者为714例。Child-pugh分级中,A级27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48.00±14)岁;B级286例,其中男性210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53.00±13)岁;C级150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49.00±14)岁。B级的平均年龄高于A级及C级,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级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代偿期272例,其中男性188例,女性320例,平均年龄(48.73±9.28)岁;失代偿期442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122例,平均年龄(50.18±9.35)岁。失代偿期的平均年龄高于代偿期,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期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动期565例,其中男性403例,女性162例,平均年龄(51.00±14)岁;静止期149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48.00±14)岁。两期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期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不同病情程度肝炎肝硬化患者NPY水平的比较:child-pughA级患者的NPY水平显著高于B、C级(P0.05),失代偿期患者的NPY水平显著低于代偿期(P0.05),活动期与静止期患者的NP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分布:七种病性要素在不同病情程度的分布频率,除阴虚与气滞判定组外,其余诸病性要素分布频率均为Child-pughB级显著高于A、C两级;除阴虚、气滞、湿热判定组外,其余诸病性要素分布频率均为失代偿期显著高于代偿期;除湿热与气滞判定组外,其余诸病性要素分布频率均为活动期显著高于静止期;(3)病性类证候要素判定组与非判定组之间NPY水平比较:NPY水平除气虚外,其余均为判定组低于非判定组,NPY水平在阴虚、湿热、气虚、阳虚判定组与非判定组的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男性中,NPY水平除血瘀与气虚外,其余均为判定组低于非判定组,NPY水平在阴虚、湿热、气虚、阳虚判定组与非判定组的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女性中,NPY水平除血瘀、气虚、水停外,其余均为判定组低于非判定组,NPY水平在阴虚、气滞、阳虚判定组与非判定组的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4)不同病情程度下病性类证候要素判定组与非判定组的NPY水平比较:Child-pughA级中判定为阴虚证、气滞证、阳虚证患者的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其余诸病性要素;Child-pugh B级中判定为阴虚证证患者的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其余诸病性要素,气虚证则相反;Child-pugh C级中判定为气虚证患者的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其余诸病性要素;代偿期中判定为阴虚证、气滞证、阳虚证患者的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其余诸病性要素;失代偿期中判定为阴虚、气虚证患者的血清NPY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诸病性要素,血瘀证相反;活动期中判定为阴虚证、阳虚证患者的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其余诸病性要素,气虚证则相反;静止期中判定为阴虚证、气滞证、阳虚证患者的血清NPY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诸病性要素。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血清NPY水平的影响:本研究收集的144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测得NPY值者为127例。A组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9.70±7.07)岁,平均病程(3.00±5.00),平均NPY水平(249.53±11.81);B组4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8.77±9.91)岁,平均病程(2.00±5.00),平均NPY水平(268.51±10.58);C组44例,男性3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7.02±8.43)岁,平均病程(3.00±4.00),平均NPY水平(245.23±10.07)。三组间平均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NPY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组内血清NPY水平比较:总体、女性、40~49分析三组六个月时血清NPY水平均显著高于基线(P0.05);男性中B组、C组六个月时血清NPY水平均显著高于基线(P0.05);30~39岁中B组六个月时血清NPY水平均显著高于基线(P0.05)(2)组间血清NPY水平比较:干预后总体、男女分层、40~49岁、50~59岁分析三组之间血清NPY水平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30~39岁之间,干预后B组血清NPY均值显著高于A组(P0.05)(3)各组血清NPY变化率:各组干预前后的血清NPY变化率均为正向,总体、女性的血清NPY变化率三组间无统计差异(P0.05),依次为B组A组C组;男性的血清NPY变化率三组间无统计差异(P0.05),依次为B组C组A组结论:1.血清NPY水平与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1)随着肝炎肝硬化病情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NPY水平呈降低趋势;(2)不同证候要素的患者血清NPY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阳虚证与气虚证的患者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其他证候患者。患者血清NPY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程度,并且与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有一定相关性。2.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血清NPY水平的影响(1)本次临床干预显示,三组的配方颗粒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清NPY水平,三组之间无差异;(2)以年龄及性别分层,30~39岁之间女性患者在“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基础上增加“滋阴养血柔肝”指导下的配方颗粒对血清NPY水平改善程度较优。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 NPY 病情程度 证候要素 乙型肝炎肝硬化 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摘要6-10
- ABSTRACT10-16
- 符号说明16-17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7-35
- 综述一 肝炎肝硬化与血清NPY相关性的研究概况17-25
- 1 NPY结构与分布17-18
- 2 NPY合成及分泌18
- 3 NPY的生理功能18-20
- 4 肝脏中的NPY来源及功能20
- 5 肝炎肝硬化时血清NPY水平变化的实验及临床研究20-22
- 参考文献22-25
- 综述二 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因病机研究25-35
- 1 乙肝肝硬化西医发病机制25-27
- 2 中医学对乙肝肝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27-32
- 参考文献32-35
- 前言35-37
- 参考文献36-37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7-79
- 第一节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与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相关性探讨37-55
- 资料与方法37-39
- 结果39-49
- 小结49-50
- 讨论50-53
- 参考文献53-55
- 第二节 中医药干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的影响55-79
- 资料与方法55-61
- 结果61-71
- 小结71-72
- 讨论72-77
- 参考文献77-79
- 结语79-80
- 致谢80-81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81-82
- 个人简历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斌;王永炎;吕爱平;郭蕾;王耘;;论证候要素与证候靶点应证组合辨证[J];中医杂志;2006年07期
2 王耘;张志斌;马健;;基于证候规范研究成果的证候要素提取与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吴秀艳;王天芳;陈建新;赵燕;于春光;李志更;西广成;王庆国;;基于关联度法的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相关性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9年05期
4 何伟;程淼;乔文彪;田丙坤;邢玉瑞;;证候要素及其演变规律研究方法探析[J];中医杂志;2013年11期
5 申春悌;陈炳为;沈春锋;;应用循证方法探索古文献高血压病的证候要素[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10期
6 李宇航;;谈“证候要素”与“方剂要素”[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2期
7 朱新冰;封继宏;周震;王强;刘恩顺;;229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河北中医;2009年02期
8 汤艳莉;王阶;;证候要素理论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年09期
9 孙燕;任廷革;王庆国;刘晓峰;张帆;汤尔群;;基于数据库技术的证候要素与“象”关联的挖掘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年07期
10 汤尔群;任廷革;刘晓峰;张帆;孙燕;;基于方剂数据挖掘的证候要素间关联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炎;张启明;张志斌;;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提取[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秀艳;王天芳;陈建新;赵燕;于春光;李志更;西广成;王庆国;;基于关联度法的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相关性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天芳;袁世宏;;证候/证候要素研究的分类假说与方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志斌;王永炎;吕爱平;郭蕾;王耘;;论证候要素与证候靶点应证组合辨证[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志斌;王永炎;王志国;;辨识证候要素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于春光;王天芳;吴秀艳;赵燕;李志更;王庆国;;基于专家经验辩证的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候要素及相关症状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于丽丽;王天芳;徐雯洁;王智瑜;吕佳苍;苏惠萍;焦扬;张念;刘泉;陈宪海;苗建英;徐艳玲;王明航;王庆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沈淑华;黄宣;吕宾;连建伟;王坤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证型及证候要素的文献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3年
9 张启明;王永炎;张志斌;宋观礼;;外感病因中证候要素的提取[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天芳;吴秀艳;赵燕;于春光;李志更;徐雯洁;杜彩凤;李力;王智瑜;王庆国;;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于丽珊;证候要素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第二次协调会召开[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王阶 李军 姚魁武;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天芳邋吴秀艳 赵燕 王庆国;五种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崔芳;为痴呆诊治找到中医方案[N];健康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徐亚静 整理;从基础到临床全面开花(下)[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贾春华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以象为素 以素为候 以候为证[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然;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申子龙;糖尿病肾脏病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与基于PI3K/Akt/NF-κB通路“从风论治”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张磊;基于症状单元临床特征的证候要素诊断要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龚燕冰;运用统计学方法探索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的证候要素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5 史梅莹;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相关理化指标关系的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李卫红;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证候要素提取和应证组合规律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张鹏;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王佳佳;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龙子弋;基于证候要素的痴呆证候分型量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赵燕;基于多种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的抑郁症证候要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萌;基于文献研究胃溃疡证候要素分布组合及用药规律的探析[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2 宋瑞敏;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脾虚证在七种脾胃疾病中的证候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3 宋烨闻;冠心病PCI后早期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4 耿洪娇;失眠中医证候要素的临床调查与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5 高尔平;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中药汤剂对脑出血急性期的证候要素评分的影响[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田瑜;血色素及贫血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任红;肝硬化患者HPA轴相关激素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及中药干预效果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钱刘兰;二阶证实性因子分析下高血压证候要素的提取[D];东南大学;2015年
9 刘路路;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睾酮及雌二醇水平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效果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张晓娜;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效果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效果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7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