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刺头部情感区配合体部“同功穴”治疗气滞血瘀型EMs痛经

发布时间:2023-03-29 00:36
  目的:通过头部情感区配合体部“同功穴”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EMs痛经,观察其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评定该疗法临床疗效,为EMs痛经提供新的诊疗思路。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EMs痛经患者35例,治疗前采集病人疼痛程度与中医证候。采集完成后,选取头部情感区三针,第一针在神庭穴与印堂穴之间,另外两针在目内眦直上,平行于第一针及“同功穴”:三阴交、关元、中级、地机、气海、足三里、次髎、子宫、血海。操作:头部情感区,取1.5寸毫针针刺针尖与头皮成15度角,平刺约10mm,刺入帽状腱膜下层;体部“同功穴”,取1.5寸毫针针刺针尖与皮肤成90度角刺入。均快速小幅度抢转,得气后两两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采用电脉冲刺激,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三十分钟,月经前7天开始每日1次,连续14天,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气滞血瘀型患者的痛经情况、中医症候、局部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纳入的35例气滞血瘀型EMs痛经患者,其年龄,病程年限、痛经积分、中医症候积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的痛经程度、中医症候均明显改善于治疗前。(P<0.05)结论:针刺头部情感去配合体部“同功穴”...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中医对EMs痛经的认识
        1.EMs痛经中医的病因病机
        2.EMs痛经的中医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EMs痛经治疗的研究进展
        1.现代研究对EMs痛经病因病理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EMs痛经的治疗
    三、心理因素对EMs痛经的作用机制
        1.负面情绪对疼痛阈值的作用
        2.通过刺激下丘脑内分泌轴对EMs痛经的影响
        3.压力管理对EMs的影响
临床部分
    1.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1.6 关于被剔除患者的处理
        1.7 观察指标
        1.8 评分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3.观察结果
        3.1 临床资料分析
        3.2 临床数据分析
        3.3 安全性评价
        3.4 随访情况记录
    4.研究结论
    5.讨论
        5.1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机制
        5.2 头穴治疗气滞血瘀型EMs痛经的依据
        5.3 “同功穴”加强治疗痛经疗效的作用机制
        5.4 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773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773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f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