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思路探析

发布时间:2014-07-12 18:39

  最近一百年是人类发展进步变化最快的一百年,人类几乎以超越以往数千年的速度发展变化着,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而中医则走过了坎坷曲折的百年,经历了民国的废止中医、建国初期的改造中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中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化中医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复兴中医等发展阶段,危机重重,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中医继承与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问题,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21世纪, 我们应如何振兴与发展中医事业, 应培养一批什么样的中医人才? 培养一种什么样结构的中医人才群体? 这将直接关系到中医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前途和发展。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群体, 才能进一步发展学术,中医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代代传承[ 1]。
  1 现代中医人才要姓“中”
  1.1 建立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近代中医药院校教育照搬西医教育模式,重西医概念,轻中医特色。中西医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认识世界和人体的方式,看待真理及获得真理的方式。如果不考虑中西医学的重大区别,硬把两者捆绑在一起,认为应该用西医学术来解释中医,尤其是以为可以用西医来规定中医理论中什么科学、什么不科学,笔耕文化传播,然后按照西医来搞科研教学,那是行不通的。不但不会促进中医的发展,而且还会窒息中医。在现在的中医高等教育中,用西医理论诠释中医概念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六版教材的中医基础将“血”解释为“在血管里流动的红色液体”显然违背了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核心问题。这不能不使人想起:当年余云岫到日本学了一年解剖,回头就骂中医不知五脏长在何处。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是中医在诊断疾病与施治过程中的核心能力,是中医人才最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中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中医人才培养的核心。
  现代中医教育要培养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 中医基本功扎实的高级人才。此类人才必须具有坚实的中医经典理论基础, 宽广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精通中医辨证和临床, 具备承载和传承中医“原始基因”的素质。在教育方式上, 实行传统师承教育与现代高等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师承授受, 学到名师纯正的学术经验和思想精髓。在课程设置上, 减少外语、计算机、西医类等课程的课时, 增加中医经典、儒家经典的学习, 真正做到使名老中医后继有人。
  1.2 打牢传统文化根基
  中医药学是在中国古代的人文、自然、思维成果和医疗临床实践经验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独特医学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中医药学逐步构建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及病因病机学、证候学等独特的理论体系,发明了望闻问切、中药、针灸、推拿等临床诊疗技术,特别是创造性地运用了以象思维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法。这些医药学传统智慧财富,并不归属于现代科学的知识体系,因而无论它的知识构成还是学术思想和思维方式,都迥异于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为学术基础,以原子论、机械论、实验、定量、现代逻辑等方法论为思维特征的现代科学体系。
  由于中医药学与现代知识这两种体系存在一定的“不兼容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尤其值得重视。当代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几乎都是精究现代科学技术,如数学、物理、化学。各级教学只重视应试教育,忽略了人文教育,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于文理医理并重的中医药学教育来讲,单薄而贫瘠的传统文化背景很难体悟到中医的深邃和神妙。纵观现代成绩斐然的老一辈名中医药专家,很多从小接受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和熏陶,因此他们对中医药知识体系的把握和思维方式的运用,更符合中医药学科的规律。20世纪的蒲辅周、施今墨、陆瘦燕、董建华、姜春华、钱伯煊、时逸人、王渭川、魏长春等著名中医药专家,都是在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西式基础教育训练的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中医药,从而为其奠定了中国式思维方式的基础。
  现代中医人才培养应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搞好中医药文化教育,从文化的角度帮助中医大学生解决学习中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和困惑,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组织福建、成都、广 州、上海、黑龙江、吉林等十余家中医药大学、中医院、博物馆等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从文化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东西方文化学、中西医比较学、中医药临床优势等角度,编写了全国第一本专门针对中医药大学新生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启蒙教材——《中医文化入学教育》。该教材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主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 毛嘉陵主编。《中医文化入学教育》教材的编写和课程开设,可望填补中医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上的一项空白,而且也可望使刚入学的中医大学生能够从接触中医药的初期就能对中医科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 现代中医人才要姓“博”
  从目前中医院校输出的人才特点看, 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综合判断能力较差, 缺乏科学思维方式的指导;二是获取医学科研和医疗实践新信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差; 三是道德素质滑坡, 缺乏应有的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精神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四是人文精神欠缺, 普遍忽视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学、美学等社会人文类课程的学习和对人文精神的崇尚。因此, 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 不能很好地处理医患关系以及高科技与人的关系, 缺乏奉献医疗卫生事业的精神和从事医疗工作应有的热情, 在医学科研活动中也不能更好地贯彻和体现医学医疗“ 以人为本”[2]的理念。

本文编号:3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a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