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头部督脉和足太阳经穴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8 20:48
目的:观察经针刺头部督脉和足太阳经穴对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伴下肢痉挛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作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均4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针刺头部督脉和足太阳经腧穴进行治疗,总疗程4周。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FMA)量表、日常生活能力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量表、临床痉挛指数(cliniespastieityindex,CSI)评估患者下肢痉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过治疗,两组MAS分级均较治疗前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分数为28.57±2.87,明显高于对照组25.97±4.13(P<0.01);两组BI分数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SI评分中腱反射分数为2.43±0.55,肌张力分数为4.25±0.67,阵挛分数为1.41±0.51,均小于对照组...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1.4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情况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
2.4 两组间CSI改善情况
3 讨 论
本文编号:3977330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1.4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情况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
2.4 两组间CSI改善情况
3 讨 论
本文编号:3977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9773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