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三花清眩颗粒对眩晕病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05-27 03:03

  本文关键词:三花清眩颗粒对眩晕病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课题是在导师卫计委科研课题基础上进行的子课题临床观察。通过观察所收集60例眩晕病患者的病情症状及所反馈回的TCD检查报告,依次予以评测中医症候积分、记录脑血流速度数值和SOD、Hcy指标。旨在评价“三花清眩颗粒”对眩晕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改善脑血流速度的作用,同时对“三花清眩颗粒”使用的安全性予以评估。方法:本次临床观察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眩晕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0例,研究周期为14天,治疗组予以口服“三花清眩颗粒”每次4g,每日早晚2次;对照组予以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g,每日早晚2次。分别于治疗的第1天及治疗的第14天予以评测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记录TCD检测的血流数值、检验患者的SOD、Hcy指标和患者的肝肾功、血常规、心电图等常规安全性项目。同时在临床观察期间记录下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病情症状变化及用药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最后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示: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对比,两组p值均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均可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但治疗组的前后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80%,治疗组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2.脑血流速度指标示:通过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LMCA、RMCA、LVA、RVA、BA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显示在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值的情况下,治疗组的治疗前后上述五支动脉的血流速度可有较好的升高,对照组的治疗前后上述五支动脉的血流速度也有较好的升高,且p值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也没有明显差异。在血流速度高于正常值的情况下,治疗组的治疗前后上述五支动脉的血流速度可有较好的降低,对照组的治疗前后上述五支动脉的血流速度也有较好的降低,且p值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比较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值0.05。3.SOD指标示: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SOD检测量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P值0.05,SOD检测量治疗后有升高,具有统计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P值0.05,SOD检测量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差异。4.Hcy指标示: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cy检测量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P值0.05,Hcy检测量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P值0.05,Hcy检测量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差异。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性项目检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综合“三花清眩颗粒”对眩晕病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中医症候积分、SOD及Hcy指标三方面的分析结果,本次临床观察证实“三花清眩颗粒”不仅可以调节脑动脉的血流速度以保障脑组织的供血量,而且可以升高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浓度以提高脑组织的耐缺氧能力。“三花清眩颗粒”可有效的减轻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经用药期间安全性指标观察,未发生用药不良反应。故本方使用安全有效。
【关键词】:眩晕 从肝论治 三花清眩颗粒 临床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7.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11
  • 一、试验方法11-16
  • 1 临床资料11
  • 2 诊断标准11
  • 3 眩晕程度的分级标准11
  • 4 病例选择11-13
  • 5 试验设计13-14
  • 6 所需仪器设备及技术支持14
  • 7 观测项目及指标14-15
  • 8 统计方法15-16
  • 二、结果16-24
  • 1 一般资料16-17
  • 1.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及均衡性比较16
  • 1.2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及均衡性比较16
  • 1.3 两组患者眩晕程度比较16
  • 1.4 两组患者兼证情况分布16-17
  • 2 疗效性评价17-23
  •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评价比较17-18
  • 2.2 两组患者经颅多普勒数值比较18-23
  • 2.2.1 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比较18-20
  • 2.2.2 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20-23
  • 2.3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SOD和Hcy指标比较23
  • 3 安全性检测23-24
  • 三、理论探讨24-34
  • 1 对眩晕病的发病、病机及治疗的认识24-27
  • 1.1 眩晕发病多见于肝24-25
  • 1.2 少阳为枢气机尤重25-26
  • 1.3 以和为法以平为期26-27
  • 2 现代医学对脑血流速度与眩晕关系的认识27-29
  • 2.1 脑血流速度的概念及脑动脉血管解剖特点27-28
  • 2.2 现代医学对眩晕的认识28
  • 2.3 经颅多普勒的临床应用28-29
  • 3 三花清眩颗粒的研究29-31
  • 3.1 病机探讨29-30
  • 3.2 方义分析30
  • 3.3 现代药理研究30-31
  • 4 三花清眩颗粒的临床疗效讨论31-33
  • 4.1 对脑动脉血流速度的观察31
  • 4.2 对中医症候积分的评价31-32
  • 4.3 对SOD和Hcy指标的影响32-33
  • 5 结论33-34
  • 四、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7
  • 综述 眩晕病的中医药治法研究进展37-54
  • 参考文献49-54
  • 附表54-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德友;周雪明;;眩晕病源流考[J];中医文献杂志;2011年01期

2 蒋晓祥;梁宝贵;王雅丽;;眩晕病的诊治体会30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04期

3 阎群英,张世忠;眩晕汤治疗眩晕病180例[J];陕西中医;1998年01期

4 ;眩晕病[J];广西中医药;1998年02期

5 刘立平,李仲伟,李志玲,李雅莉;眩晕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初步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8年05期

6 沈志秀,严季澜;《内经》眩晕病证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01期

7 莫顶峰;眩晕病证治举隅[J];中医药导报;2005年08期

8 翟启昌;;治眩晕病良方[J];农村新技术;2006年09期

9 赵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病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12期

10 刘志英;唐聚花;李慧霞;;眩晕病例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树可;;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病86例[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2 池守海;;涤痰定眩汤治疗眩晕病50例[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单希征;;眩晕病及其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4 刘莉;韦爱霞;于会欣;;眩晕病人的观察与护理[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于永红;龙亚秋;何鹤彬;覃小兰;;眩晕病综合治疗临床路径的实施研究[A];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警总医院眩晕病研究所教授 单希征;帮你寻找眩晕病因[N];健康报;2007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郑帆影;半数眩晕病根在脖子[N];健康时报;2012年

3 崔玉艳;早春 中年女性易眩晕[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4 冯瑶 杨丽佳;春天易诱发眩晕[N];健康报;2006年

5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冯瑶;春主“风”“阳”易诱发眩晕[N];健康时报;2006年

6 通讯员 崔佳邋李孝庚 记者 韩璐;国内首台眩晕病诊疗仪落户武警总医院[N];科技日报;2007年

7 鲁文莺;眩晕病与耳聋[N];家庭医生报;2008年

8 山东省东平县梯门卫生院 赵广兰;眩晕症的辨证选方及康复保健[N];民族医药报;2003年

9 吴敏 李孝庚 陈天平;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凝聚发展竞争力[N];经济日报;2009年

10 娄思权;颈椎病的帽子不能轻易戴[N];健康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雪明;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眩晕病证治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思聪;海英教授针药并施治疗眩晕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米思嘉;三花清眩颗粒对眩晕病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临床观察[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6年

3 梁健威;基于临床路径的眩晕病分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的近期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沈志秀;眩晕病证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何鹤彬;眩晕病因、相关因素及证侯规律的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商连春;基于临床路径的眩晕病分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金勋;眩晕病证候诊断指标及TCD表现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李成;对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的疗效及满意度评估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蓝丽丽;眩晕病证治规律的初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黄欢;宫丽鸿教授以肾为中心论治眩晕经验浅探[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三花清眩颗粒对眩晕病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98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d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