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系统评价
本文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系统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VIP)自建库到2015年7月,公开发表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通过Rev Man5.1统计学软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及Meta数据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5项研究,其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危险度(RR)的95%可信区间(CI值)为1.24(1.18,1.31);症状及体征积分中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倦怠疲乏、情志、排便急迫感、血液流变、随访记录的比较均数差(MD)的95%CI数值分别为-0.71(-0.90,-0.52)、-0.79(-1.04,-0.54)、-0.74(-0.98,-0.51)、-0.98(-1.26,-0.70)、-2.07(-2.49,-1.65)、-2.04(-2.56,-1.52)、0.13(0.02,0.68)。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与西药相比,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性,且在症状体征改善及后期随访记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但所纳入的临床研究质量相对偏低,使该评价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
【作者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肠易激综合征 Meta分析
【基金】: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刘持年教授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
【分类号】:R259
【正文快照】: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主要是指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慢性功能性的肠道疾患,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腹胀或是腹部不舒适感并伴排便异常或大便性状的改变,常呈现持续或是间歇性发作,但检查结果无异常表现[1]。参苓白术散选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方主由四君子汤的基础之上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杰武;文慧华;;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年19期
2 董桂芬;;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症35例[J];光明中医;2014年11期
3 张震坤;王宁宁;李倩雯;;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肠肽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4年08期
4 王思玉;彭美哲;李享;陈思;李帷;张琳;朱培一;汪红兵;;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4年04期
5 郑琳;林琼;张芸;林瑜;;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3例[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6 孙晓东;陈涛;;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脾虚湿盛型腹泻4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03期
7 李文花;;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年14期
8 唐梅森;;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慢性泄泻62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25期
9 郭淑丽;杨生华;郭淑慧;;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2期
10 彭向国;王爱华;;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2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涂焱华;参苓白术散热敷对脾虚湿阻型IBS患者的疗效及机制的初步探讨[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樊兰艳;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荣;荣诗阔;冯园园;冯培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现状[J];湖南中医杂志;2017年02期
2 于莹;张功;黄海量;汤继芹;;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系统评价[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3 刘翠英;黄娟;施旭光;;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证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6年11期
4 甄威;许多;姜春梅;李国信;;四磨汤对非胃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脑肠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31期
5 胡静怡;杜斌;;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2016年09期
6 张明朝;;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年09期
7 褚娟红;;参苓四逆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4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6年08期
8 欧燕;;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6年04期
9 黄鹤飞;陈颖;朱晓新;陈涛;;中药干预肠易激综合征的脑肠肽调节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年11期
10 张旖晴;苏晓兰;张晓红;刘涛;孙晓红;魏玮;;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泄泻的临床疗效[J];陕西中医;201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邓立香;宁肠Ⅰ号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山西中医学院;2015年
2 李照;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3 温权;针刺结合关元灸对小鼠慢性鼻窦炎骨质修复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郑芳;白术与甘草配伍对IEC-6细胞增殖及p21、p53基因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瑞瑞;王晶;;脑肠肽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年08期
2 万国靖;张守堂;车丽萍;;参苓白术散对腹泻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2年48期
3 黄凯庭;周淑芳;吴世芳;范志勇;李珊珊;成磊;;参苓白术散组方浅析及在脾虚湿盛证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2012年10期
4 李春颖;;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5 胡丽娟;;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年06期
6 缪趁;顾勤;;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16期
7 苏晓兰;魏玮;林琳;;魏玮教授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2年02期
8 白娟;王恬;;胃肠激素水平与肠易激综合征[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22期
9 尹小君;施茵;赵继梦;;从脑-肠轴角度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中医治疗[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年10期
10 谈晶晶;韩树堂;;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学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振,王昕;参苓白术散加大黄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J];中国乡村医药;2005年10期
2 潘家权;卿安蓉;李赣;;参苓白术散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4例43眼[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3期
3 杜兆英;;口服参苓白术散致过敏性剥脱性皮炎2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21期
4 陈锡和;参苓白术散临床运用举隅[J];江苏中医;1995年03期
5 张华玉,张莹雯,陈友香;参苓白术散新用[J];新中医;2000年03期
6 张亚声,陈怀红,周萍;张镜人用参苓白术散的独到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年11期
7 陆艳萍;参苓白术散新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年04期
8 LU Weibo;PROVEN REMEDY[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2000年01期
9 沈丽珍,金忠平;参苓白术散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68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1年07期
10 张春英;参苓白术散临证二则[J];山东中医杂志;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毛伟松;;参苓白术散临床应用体会[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2 王道满;王福海;张金顶;;参苓白术散在慢性腹泻中的应用[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马华新;;加减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单纯性厌食证体会[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4 李松梅;李秀芳;林青;淤泽溥;代蓉;;参苓白术散和膈下逐瘀汤对早期脂肪肝大鼠模型血小板聚集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潘永福;许瑛瑛;韩力;;参苓白术散对肿瘤术后患者脾虚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老年医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淤泽溥;李松梅;董柳慧;李秀芳;代蓉;;参苓白术散、膈下逐瘀汤、去脂软肝汤对小鼠吸收功能的影响[A];现代化中药制剂发展与中药药理学研究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尚峰;张家亮;李永;刘浩成;王卫;徐勇;郑召科;傅继弟;;参苓白术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脾虚泄泻的临床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大会暨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8 林青;王妍;谢金玫;何丹;;参苓白术散对大黄致小鼠脾虚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模型的干预作用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佩琰;古方参苓白术散新用[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河北 主治医师 刘健英;参苓白术散新用[N];家庭医生报;2005年
3 黄文权;参苓白术散治结肠炎[N];健康报;2007年
4 李应超;参苓白术散可治糖尿病性腹泻[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马运福;参苓白术散临床别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黄文权;参苓白术散 巧治结肠炎[N];家庭医生报;2007年
7 陈金伟;参苓白术散有助于延长移植肾存活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黄文权;参苓白术散治结肠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郝小萍 杨清芬;抗结核药可与参苓白术散同服[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马荫笃;小儿腹泻的散剂疗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婧楠;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黄勇涛;参苓白术散对脾虚夹湿型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李照;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4 毕殿勇;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IL-4、IL-1β及p38MAPK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黄玉珍;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泄泻幼鼠模型肠黏膜屏障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许小伟;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及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刘锋;参苓白术散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与探讨[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江其龙;添加参苓白术散的肠内营养剂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郑妮军;参苓白术散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10 张玉丽;参苓白术散(汤)合石韦治疗慢性肾炎脾气虚证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系统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98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