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中医证型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脓毒症中医证型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①根据采集的中医四诊信息探讨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②脓毒症常见证型与年龄、性别、既往史、APACHE Ⅱ评分、WBC计数、CRP、PCT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113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ICU病房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筛选出的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中医证素、理化指标、预后等内容,根据收录数据填写设计好调查表,采集数据后利用SPSS17.0分析脓毒症中医证素分布特点、证素组合规律以及常见证型,分析常见证型与年龄、性别、APACHE Ⅱ评分、入院天数、预后以及相关理化检查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临床信息分析结果显示:113例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47例,患者年龄分布在45岁-99岁,以66岁到75岁之间发病率最高,平均年龄74.6±11.94岁;原发病系统主要分布在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肺部感染所占比例最大,约为41.5%,其次为急性脑血管病,约为23.0%,两者共占比例64.5%;基础疾病中,高血压79例,占69.9%,冠心病66例,占58.4%,脑卒中53例,占46.9%,其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分别为42例,分别占42%;2.中医虚实证分布结果显示:根据临床表现,将脓毒症大致上分为实证、虚证以及虚实夹杂证,患者入院第1日,表现为实证65例,占57.5%,其次为虚实夹杂证36例,占31.9%;患者入院第3日,统计结果为虚实夹杂证56例,占49.6%,实证44例,占38.9%,虚证13例,占11.5%;患者入院第7日统计结果为虚实夹杂证87例,占77.0%,实证17例,占15.0%,虚证9例,占8.0%。3.中医证素分布结果显示:实证常见证素包括5个,其中最常见的是热证,占64.6%,其次为毒证,占57.5%,痰证则为54.0%,虚证证素有7个,最常见的是阴虚证,占31.9%,其次为阳虚证,占23.0%,气虚证则为17.7%;证素组合可见两证素组合,三证素组合以及三证素以上组合,其中两证素组合最多见,共有70例,其次为三证素组合,共41例;两证素组合分布情况:痰证+热证最多见,其出现频率为34.3%,其次为热证+毒证,占24.3%,阳虚证+痰证则占15.7%,三证素组合分布情况:阴虚+阳虚+毒证最为多见,占36.6%,其次为痰证+热证+腑实证,占24.4%,痰证+热证+瘀证占14.6%;常见证素组合结果:5种证型为主,痰证+热证24例,其构成比为21.2%,其余构成比依次减少,热证+毒证17例,占15.0%,阴虚+阳虚+毒证15例,占1 3.3%,阳虚证+痰证11例,占9.7%,其次为痰证+热证+腑实证10例,占8.8%。4.常见证素与各种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阴阳两虚蕴毒证以及阳虚痰阻证的APACHE Ⅱ评分高于痰热内蕴、热毒壅盛、痰热腑实证,将阴阳两虚蕴毒证的数据与其他组数据应用进行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ICU住院天数比较中,以阴阳两虚蕴毒证的住院天数最长,其次为阳虚痰阻证,而痰热内蕴证的住院天数与列为实证中的热毒壅盛以及痰热腑实证相比较,P值均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与阳虚痰阻以及阴阳两虚蕴毒证相比P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病死率方面,以阴阳两虚蕴毒证的病死率最高,与其余证型相比较,P值0.05;5组证型中,以痰热内蕴的白细胞计数以及CRP值最高,实证中各组数据均高于虚实夹杂中的阳虚痰阻证以及阴阳两虚蕴毒证,经数据统计,P值均小于0.05,PCT则表现为以阴阳两虚蕴毒最高,各组PCT相比较P值0.05,无明显差异。结论1.一般临床资料相关性:推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肺部疾患可能是脓毒症的高危因素。2.常见证型:脓毒症初期主要以实证为主,中期实证构成比下降,而虚实夹杂证增加,后期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常见证型为痰热壅盛证、热毒内阻证、痰热腑实证、痰热瘀证、阴阳两虚蕴毒证、阳虚痰阻证等。3.常见证型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痰热内阻、热毒壅盛、痰热腑实证的WBC计数、CRP值高于阴阳两虚蕴毒证、阳虚痰阻证,提示实证患者的炎症反应较剧烈,也间接反映了实证患者邪正相争激烈,正气尚旺,为临床救治的最佳时期,如能及时救治,匡扶正气,驱邪外出,有助于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而阴阳两虚蕴毒证的PCT数据虽高于其他组数据,但并无统计学意义。4.常见证型与预后相关性:阴阳两虚蕴毒证的APACHE Ⅱ评分最高,且住院天数最长,病死率最高,提示此型患者正气衰弱,无力驱邪外出,病程迁延难愈,预后较差。
【关键词】:脓毒症 中医证素 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8
【目录】:
- 摘要5-8
- 英文摘要8-11
- 英文缩略语11-12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2-30
- 综述一 脓毒症的现代医学研究概述12-23
- 1. 脓毒症的概念以及诊断标准12
- 2. 脓毒症发病机制概述12-15
- 3. 脓毒症的治疗现状和进展15-18
- 4. 小结18-20
- 参考文献20-23
- 综述二 中医对脓毒症研究概述23-30
- 1. 现代中医对脓毒症病因病机的研究23
- 2. 现代中医对脓毒症证型的研究23-24
- 3. 现代中医对脓毒症的治法研究24-27
- 4. 小结27-28
- 参考文献28-30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0-50
- 前言30
- 临床研究30-44
- 1. 研究对象30-32
- 2. 研究方法32-44
- 讨论44-45
- 结果45-49
- 1. 对一般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45-46
- 2.中医证候特点分析46-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1
- 致谢51-52
- 简历52-53
- 附录53-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志荣;上消化道恶性肿瘤164例中医证型分析[J];江苏中医;1996年07期
2 刘景泉;活动期消化性溃疡330例中医证型分析[J];中医药通报;2002年02期
3 朱国曙,张闽光,李劲亮;632例单纯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中医证型分析[J];福建中医药;2003年02期
4 高月求,王灵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年08期
5 吴福宁,李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齐昕,程志清,王子宽;浙江省绍兴市城区高血压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徐顺贵,刘隆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实质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年03期
8 杨进良;慢性乙肝临床诊断与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年S1期
9 王黎君;;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5年12期
10 陆文烈;;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病毒核酸指标的关系[J];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晓香;李新民;;8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肠镜及病理表现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2 钟晓香;李新民;;8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肠镜及病理表现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宓余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及舌、脉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徐晓婧;杨大国;冉云;吴其恺;刘晓晖;;10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及临床特点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邢淑丽;何靖涛;;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及变证规律研究[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甘慧娟;朱文锋;;肺炎中医证型与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甘慧娟;朱文锋;;肺炎中医证型与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徐光耀;唐福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凌琪华;陈建杰;齐艳艳;杨婉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文献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胡学军;柏正平;谭光波;;肺心病缓解期的中医证型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唐凤英 胡随瑜 喻长远;可用人工神经网络法进行中医证型分类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景峰;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方兴未艾[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吴荣祖 牟荣英 唐亚萍;慢性胃肠疾病中医证型覆盖统计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易建新 张敏州 李健;冠心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杨璞;胖也分“白、红、黄、黑”[N];大众卫生报;2014年
6 通讯员 杨璞;胖子也分白红黄黑[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晁利芹;近期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粘附分子表达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吴健雄;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李显红;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及其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曾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基因多态性与激素敏感性和中医证型的关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黄智莉;多发性骨髓瘤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多元统计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张大伟;静脉血栓栓塞症易栓因素的研究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樊平;不同地区IgA肾病中医证型、临床病理改变的比较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张学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环氧化酶(COX-1)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刘立昌;IgA肾病患者体质、黏膜炎症、中医证型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李世林;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玲;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血清胱抑素C关系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玉衡;基于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 Touch)评价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陆娟英;严重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不同感染途径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吴清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镜象及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王永丽;WD肝硬化腹水中医证型与检测指标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李丽圆;肺癌患者LUNXmRNA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李明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血清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水平的特征分析[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8 郑云燕;高血压患者眼底和颈部血管病变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9 曹乃苏;尖锐湿疣中医证型与疗程关系的调查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贾磊;呼和浩特市老年高血压病现况调查及中医证型分析[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脓毒症中医证型分析及其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4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0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