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伤寒杂病论》中药同方异方功效探微

发布时间:2017-06-01 14:15

  本文关键词:《伤寒杂病论》中药同方异方功效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称《伤寒杂病论》,书中药同方异的方剂有15首,共6对,分别是桂枝汤(阳旦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人参汤、理中丸(汤)及加减。文章根据其药物剂量不同,从主治病症、服药方法、组方功效等方面,探讨分析药同方异方的组方规律,以窥探仲师遣方用药及其辨证论治的精义所在。
【作者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北辰北门医院;
【关键词】伤寒论 金匮要略 药同方异 组方规律
【基金】:天津市北辰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bcws2013-05;bcws2013-19)
【分类号】:R222.2
【正文快照】: 《伤寒杂病论》原书含伤寒与杂病两部分。后经晋·王叔和对其残卷进行收集整理编次,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05首,而两书中药同方异的方剂有15首,共6对,分别是桂枝汤(阳旦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付;应重视《伤寒杂病论》“字”“词”“句”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5年05期

2 张龙江;;《伤寒杂病论》“肠鸣”辨析[J];光明中医;2006年02期

3 程先宽;韩振蕴;范吉平;陈志刚;;《伤寒杂病论》用量不规范药物继承应用刍议[J];浙江中医杂志;2006年03期

4 徐一慧;张维波;黄涛;韩彬;王广军;王瑞红;;汉末思想嬗变对《伤寒杂病论》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06期

5 张虹玺;王莉;王波;;运用《伤寒杂病论》理论指导便秘治疗的临床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05期

6 贾海忠;;《伤寒杂病论》“将息”解惑[J];中医杂志;2011年18期

7 孙磊;王兴华;;《伤寒杂病论》之“因时制宜”[J];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02期

8 刘世恩;毛绍芳;;《伤寒杂病论》不同传本考略[J];国医论坛;2012年01期

9 吴雪梅;田新刚;刘建新;徐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学术价值探讨[J];中医学报;2012年08期

10 姜明煤;;《伤寒杂病论》的形成及其主要成就[J];中医药学报;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徐胜兰;;民国以来发现的《伤寒杂病论》古版本[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庞洪涛;;试述《伤寒杂病论》的瘀血症状表现[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东跃;;《伤寒杂病论》中的治法在中医内科急诊中的应用[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姜德友;陈强;;论《伤寒杂病论》之理论渊源[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吕志杰;;我学习、研究《伤寒杂病论》的经历[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宗柱;;浅谈《伤寒杂病论》体现的“中和”文化观[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7 闫妍;贾建伟;赵洁;;仲景《伤寒杂病论》与疫病[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萍;张海;;浅谈《伤寒杂病论》对临床急症学的影响[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建林;;儒医典范 万世共仰 重读仲圣《伤寒杂病论·序》[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张林;傅延龄;;《伤寒杂病论》中“烦疼”、“疼烦”解[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省邵阳正骨医院 刘绪银;《伤寒杂病论》是温疫防治论[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冯世纶;《伤寒杂病论》再溯源[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余瀛鳌;《伤寒杂病论》——永世的丰碑[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曹东义;也谈《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冯世纶;《伤寒杂病论》再溯源[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石应轩;两个“六经”莫混淆[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 张炜;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有助仲景学说澄源[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8 湖北中医学院 赵厚睿;有是证 用是方[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安徽省潜山县中医院 汪济;浅说中医序文[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10 冯世纶;《伤寒杂病论》是怎样撰成的[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书;基于《伤寒杂病论》预防原则与方法的辨证思维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武紫晖;仲景辨治肺病特色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赵鲲鹏;《伤寒杂病论》唯象医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孙磊;《伤寒杂病论》治则探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李晶晶;《伤寒杂病论》病证通用药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杨佃会;宋以前《伤寒杂病论》的流布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7 王洪蓓;《伤寒杂病论》寒与寒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胡承军;“八法”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李东明;基于《伤寒杂病论》胃肠病证证治理论的IBS辩证规律和特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张林;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及其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露婧;黄元御《伤寒杂病论》学术思想及在心系病中应用[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2 王朝阳;《伤寒杂病论》中白术临床运用及证治规律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刘倩倩;阴性症状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诊疗应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成晓玉;黄竹斋《伤寒杂病论会通》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孙泠风;《伤寒杂病论》中活血化瘀学术思想及特色虫类方药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刘定承;《伤寒杂病论》下利证治规律探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王怀茂;张仲景以温性方药辨治发热的规律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黄亭;《伤寒杂病论》血证辨治规律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范春香;《伤寒杂病论》心悸证治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10 罗振冈;《伤寒杂病论》毒性药物炮制与应用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伤寒杂病论》中药同方异方功效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2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12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a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