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导化滞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消导化滞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消导化滞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15年5月期间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103例。采用随机、平行的方法将10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其中治疗组:剔除3例,脱落1例,剩余48例;对照组:剔除2例,脱落1例,剩余48例。治疗组在基础疾病治疗+阿托伐他汀+消积软脉胶囊;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疾病治疗+阿托伐他汀。疗程均为6个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积分、血脂及hs-CRP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血脂及hs-CRP含量较治疗前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血脂及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血脂及hs-CRP含量较对照组治疗后减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在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积分、血脂及hs-CRP含量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中医消导化滞治法组方的消积软脉胶囊,可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同时有降低血脂及hs-CRP的作用。
【关键词】:消导化滞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面积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缩略词7-8
- 前言8-10
- 临床研究10-26
- 1 资料与方法10-11
- 2 研究方法11-14
- 3 结果14-19
- 4 讨论19-24
- 4.1 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测As斑块的意义19-20
- 4.2 hs-CRP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20-21
- 4.3 他汀类药物21
- 4.4 CAS的病因病机分析21
- 4.5 消导化滞法组方消积软脉胶囊研究思路21-22
- 4.6 消积软脉胶囊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依据22-24
- 4.7 消积软脉胶囊调节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与机制24
- 5 结语24-26
- 5.1 结论24-25
- 5.2 不足与展望25-26
- 参考文献26-29
- 附表一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计分表29-31
- 附表二 知情同意书31-32
- 附表三 受试者就诊情况记录表32-33
- 综述33-48
- 一、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33-38
- 1.颈动脉粥样硬化概述及流行病究33-34
- 2.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因34
- 3.颈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探讨34-35
- 4.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35-36
- 5.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36-37
- 6.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37-38
- 二、中医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与认识38-43
- 1.病因病机38-40
- 2.治则治法40
- 3.中医成方研究40-41
- 4.中成药研究41
- 5.单味药或单味中药提取物研究41-42
- 6.临床实验研究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及前景42-43
- 参考文献43-48
- 致谢48-49
- 学习期间主要研究成果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英英;马雷;王姗姗;张鹏霞;张洪亮;关宝生;斗章;;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影响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年31期
2 杨军;周松柏;罗健;李芳;曾欧;肖婷;李妍;李琳;褚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P、IMA和hs-CRP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12期
3 易建军;;加味保和丸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年08期
4 吴国友;;连翘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3年10期
5 杨广;江巍;张敏州;阮新民;;化痰中药半夏及山慈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年03期
6 匡荣;陈男;康桦;邓祖跃;王丹;张劲松;朱社敏;;山楂叶总黄酮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理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3年04期
7 王亮;谢颖桢;;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10期
8 赵涛;赵步长;伍海勤;赵明中;;丹红注射液对血管内皮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27期
9 毕齐;张鹏;;青年卒中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中国卒中杂志;2012年04期
10 刘伏祥;;辛伐他汀对单纯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商慧华;戴海莹;苏洪涛;郑晓红;郭莹;;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葛辉玉;李蕾;苗立英;王金锐;贾建文;;颈动脉弹性参数与动脉硬化评分的相关性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第三部分 心血管病防治研究[A];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C];2011年
4 张挽时;徐家兴;鲁晓燕;;影像学识别颈动脉斑块成分的评价[A];2005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西部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5 张运;;易损斑块检测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汇编[C];2009年
6 申晓辉;胡静;王宏健;何晓凡;贺石林;文志斌;;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范利;;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田鹏;侯玉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嵩;邪毒内侵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清热解毒法的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秦建国;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证候临床研究及健脾消痰化瘀法对动脉粥样硬化HSPG调节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丽;白鲜皮水提物抑制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病变形成及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尹倚艰;祛湿化浊通心方对老年血脂代谢异常的干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3 邵巧燕;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4 查显庭;半枝莲总黄酮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5 曹晓钢;山楂及降血脂活性部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董行;五味子素B对正常和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清和肝脏脂质含量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田成海;松杉灵芝多糖调节高脂血症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周黎黎;大蒜素的提取工艺及其降血脂产品的开发[D];西华大学;2006年
9 唐丹丽;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抗炎作用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王姗姗;黄连微粉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消导化滞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4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1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