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邪论治急慢性咳嗽的理论与临床文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22:20
本文关键词:从风邪论治急慢性咳嗽的理论与临床文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咳嗽虽然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也会对机体造成损害,甚至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不便。对于急性咳嗽而言,频繁就医及大量使用镇咳药物是造成卫生支出负担的最主要原因,而长期剧烈的咳嗽同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况。目前对于咳嗽,尤其是慢性咳嗽的诊断常难以平衡诊治耗时和诊治费用,目前以药物经验治疗以达到相对平衡,但对于某些原因引起的咳嗽,药物经验治疗仍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中医认为,咳嗽是机体受到外邪侵袭后的一种自发的保护措施,具有祛除病邪的作用。咳嗽既是一种独立性的病证,同时也是众多独立肺系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是指由外感、内伤等病因导致肺失其宣发肃降,肺气不利或肺气上逆,既而发出咳声,或者咯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疾病。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列述的关于咳嗽的病证,不仅体现了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同时也说明凡是内外之邪,如痰饮、风邪、寒邪、热邪、燥邪等外邪袭肺,均可致咳。风邪乃六淫之首,同时又为百病之长,四季常有,并且极易与其他病邪相合为患,因此,广泛的致病性是风邪的特征之一。而风邪侵袭人体临床表现具有“四部”(即皮肤、头部、关节、孔窍)、“八症”(即急、动、痉、瘫、痒、麻、痛、肿)的特点。故而风邪伤人,无论是从口鼻还是从皮毛而入,其结果都必归于肺。因此,我们认为咳嗽作为肺部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与风邪具有密切的关系。风邪致咳,古已有之。先秦两汉时期成书的《礼记·月令》[3]中对风咳就已有“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国多风咳,民乃迁徙”的描述。隋唐时期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曾论述了10种咳嗽,其中“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其后为寒咳、支咳、肝咳、心咳、脾咳、肺咳等。“风咳”一词在1959年由成都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常用名词简释》中的解释是:“风咳,因感受风邪而引起,其为外感咳嗽证中的病候之一,其症鼻塞声重,口干喉痒,语未竟而咳”。由此可见咽喉痒是风咳的一个特征。“风邪犯肺”为风咳的病因,其病机多与“肺气失宣、气道挛急”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的因素的影响,众多急慢性咳嗽,包括感染(感冒)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在其自然病程中经常表现出咽痒咳嗽、刺激性咳嗽、痉挛性咳嗽,且具有突发突止的风病特征。许多现代医家,从传统中医理论、个人经验角度提出从风咳论治这些急慢性咳嗽的观点。李东垣的《脾胃论》最早引出“风药”的概念,而本文所引“风药”是指能祛除外风、平熄内风的一类中药,多以防风、柴胡、藿香、羌活、荆芥、葛根为代表。根据临床研究显示,采用“疏风宣肺、缓急止咳利咽”的治法治疗符合“风咳”特征的咳嗽,常常可取得良好疗效。本文从古代文献、名家心得、临床研究文献、中西医基础理论等方面,探讨中医风咳与常见急慢性咳嗽之间的关系,为现代中医从风论治急慢性咳嗽的方法提供理论与临床支持。
【关键词】:咳嗽 风邪 风咳 风药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6.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符号说明8-9
- 前言9-10
- 第一章 中医对风邪的认识10-13
- 1 风邪的特点10-12
- 2 风病(证)的临床特征12-13
- 第二章 中医对风邪与咳嗽的认识13-14
- 第三章 风邪所致咳嗽的临床特征14-15
- 第四章 风咳的中医治疗15-18
- 1 中医对风药的认识15
- 2 风药治疗“风咳”的依据15-18
- 第五章 风咳与急慢性咳嗽18-26
- 1 急性咳嗽18-20
- 2 亚急性咳嗽20
- 3 慢性咳嗽20-25
- 4 小结25-26
- 第六章 病例举隅26-29
- 结论29-31
- 参考文献31-36
- 致谢36-37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37-38
- 个人简介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心逸;张晓阳;;张晓阳治疗咽痒咳嗽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年09期
2 陈强;胡次浪;;儿童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年02期
3 张晓阳;;咽痒咳嗽的中医诊治[J];祝您健康;2014年04期
4 李扭扭;;自拟祛风止咳汤合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80例[J];吉林中医药;2013年04期
5 崔俊波;;风药临床应用研究概述[J];江西中医药;2012年08期
6 尤菊松;;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杨伟;李海龙;;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慢性咳嗽并反流性食道炎的疗效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24期
8 宋t,
本文编号:416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166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