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通腑逐瘀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04 12:04

  本文关键词:通腑逐瘀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炎症指标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通腑逐瘀法组方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分别服用通腑逐瘀法组方的中药与乳果糖口服液共30天,采用偶氮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NF-α及IL-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毒素及TNF-α水平均有下降,IL-2水平较前有所升高(均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内毒素、TNF-α及I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按通腑逐瘀法组方的中药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浆内毒素及TNF-α水平,升高IL-2水平,与乳果糖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价格便宜,对预防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单位】: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医科;
【关键词】肝硬化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中药 通腑逐瘀法 乳果糖口服液
【基金】: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中医药验方临床评价项目资助(No.SHDC12007410)
【分类号】:R259
【正文快照】: 各种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丛失调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Endotoxeam ia,ETM)。目前对肠源性内毒素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使用活菌制剂调节肠道菌丛,抑制肠道中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减少内毒素产生,可能是目前有效方法之一。本课题根据其中医病因病机设立通腑逐瘀法为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晓宾,韩德五,马学惠,许瑞龄,赵元昌;TNF-α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及丹参防治机制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以群,林珍辉,许正锯;TNF-α和内毒素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及大黄防治机制的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2期

2 王淑玲,郭茂峰;止咳祛痰袋泡剂对烟熏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TNF-α、IL-8、IL-6的影响[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陶艳艳,刘成海;丹参及其化学成分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年02期

4 黄以群,林珍辉,许正锯;大黄对实验性肝坏死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一氧化氮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4年07期

5 黄以群,林珍辉,许正锯;大黄对肝硬化腹水及其血清中TNF-α、内毒素、一氧化氮的影响[J];医师进修杂志;2003年19期

6 黄英,王树人,应明英,植茂辉,林英;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败血症大鼠的实验治疗[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年09期

7 陆新良;钱可大;;丹参抗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07期

8 张子房,张建新,程国祚,王旭青,瞿建国;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探讨[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李晓燕;吕文哲;黄小正;;中西医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2年05期

10 张友祥;刘锦华;王冯滨;;通腑逐瘀方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向阳;;腹腔感染脓毒症时血小板和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及活血攻下法对其影响[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交流大会暨胆道胰腺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军;芍甘多苷肝脏保护作用及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段小群;YLS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1年

2 黄龄瑾;鱼腥草对大鼠腹腔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3 孔德润;丹参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食管曲张静脉测压数字图像系统的研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4 于向阳;活血攻下法对腹腔感染及其诱发脓毒症的治疗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5 孙凤霞;肝硬化腹水肠源性内毒素症的证候特征、病机及中药治疗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蒋丽;顽固性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及展望[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易韬;中医清泻法治疗大鼠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的实验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06年

8 牛术仙;肝脂清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戴丹;抗肝衰复方对重型肝炎患者肝脏合成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惠琴,姚志强,周永兴,苏勤;肿瘤坏死因子在实验性急性肝坏死中的作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4年01期

2 陈贤明,韩德五,许瑞令,尹镭,赵元昌,梁振昌;内毒素对实验性急性肝功能不全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军;罗映;王跃;;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合并肝硬化的结石性胆囊炎[J];当代医学;2010年01期

2 朱礼尧;;肝硬化并发胆道出血(附1例报告)[J];淮海医药;2010年01期

3 覃雪英;;大黄治疗重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2010年01期

4 王淑梅;;血浆置换清除内毒素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6期

5 张桂玲;;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04期

6 赵光辉;;肝硬化患者抑郁状况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05期

7 陈喜凤;张娟;;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09期

8 刘鹏亮;孙杰生;王炳元;秦永军;;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血小板生成素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年04期

9 石彦萍;;肝硬化155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06期

10 李英;黄华;李未华;;血清载脂蛋白A1的含量与肝硬化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霞;;慢性肝病舌下脉络变化特征的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秋伟;贾建伟;;鲜生地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林崇英;肖灼珍;刘明洁;;人文护理在结肠途径治疗机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肝功能衰竭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靳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乙肝代偿期肝硬化60例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姚思敏;袁静;曾丽红;吴驰;戴炜;王东;;荧光定量检测HBV cccDNA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李筠;周双男;;慢性重型肝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西医结合研究现状及展望[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知玉;吴其恺;何清;唐奇远;段钢;;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eAg及HBVDNA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姜在来;张玮;张辉;刘一博;苏式兵;;TNF-α、TGF-β1和IL-10基因多态性与乙肝后肝硬化的关联[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耿兰书;刘吉祥;杨军;贡桂英;李维昌;;中西医结合三联法整体治疗慢性重型肝炎191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雅萍;史政荣;马思远;;抗内毒素Fab′体外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徐骏 曾理;鲫鱼最好冬天吃[N];健康时报;2010年

2 记者 尚志文;沈城去年7000余人死于癌症[N];沈阳日报;2010年

3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张献怀;防癌从健康生活方式入手[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4 记者 陈建强;首例组合式肝移植在津施行成功[N];光明日报;2009年

5 明秀;治肝硬化腹水民间方[N];民族医药报;2009年

6 梅颖 冯泳 张雅丽 董晓旭 贵阳中医学院;三黄泻心汤可减轻肝损伤[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刘燕玲 张引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中西医合治乙肝纤维化效果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胡颜;肝癌爱找中年男性[N];健康时报;2009年

9 李德周;肝铁负荷过重可能易发肝癌[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9年

10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刘铁军;重视下法作用[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文瑶;丙泊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2 陆力坚;慢性肝病及其肝功能储备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赵世峰;光量子干预早期内毒素血症大鼠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4 石敏;高氧性急性肺损伤(HALI)的炎症发生机制及内毒素血症对HALI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5 李静;肝硬化大鼠模型肠道细菌移位和肠粘膜免疫屏障功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6 肖铁卉;内毒素血症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时大鼠心、肾功能改变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感染所致MODSE中的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7 梁勇;中国人胃癌和肝癌血清蛋白质组的质谱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徐杰;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D];吉林大学;2007年

9 闻德亮;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小肠粘膜损伤时JNK/c-Jun及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及谷氨酰胺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10 荆科;TLR2、4在内毒素血症幼鼠肠损伤的作用机制和谷氨酰胺与肠三叶因子保护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鹤;肝源性溃疡74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司会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3 宋军学;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超声诊断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胡泽华;胰岛素对内毒素血症幼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唐广;地塞米松、1,,6-二磷酸果糖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酶学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6 李晓玲;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肠屏障和肝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7 吉艳霞;应用SELDI-TOF-MS技术对肝硬化血清蛋白的初步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刘丽云;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IGFBPrP1与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张锁娟;缬沙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和肝纤维化指标作用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刘莹;缬沙坦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通腑逐瘀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炎症指标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20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e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