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论中医临床的思维特色与方法优势
本文关键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论中医临床的思维特色与方法优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医从整体、宏观、动态、功能联系上认知生命和诊治疾病,形成独特的临床思维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整体恒动思维、辨证论治思维、中和思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对中医临床思维的高度概括。只有坚守中医思维,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升中医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关键词】: 中医临床思维 整体恒动思维 辨证论治思维 中和思维
【分类号】:R24
【正文快照】: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出自《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仲景在该条文中提出“坏病”(变证)的治疗原则,但该治则的临床指导意义已远不限于此,历代医家视其为中医临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新宇;孟庆刚;;中和思维对中医生命观形成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年04期
2 周琳琳;贾春华;刘奋荣;;一种基于认知心理逻辑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研究方案[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年05期
3 杨建宇;李彦知;孙文正;王兴;张文娟;贾少谦;史金花;高君;魏素红;李志明;;孙光荣教授学术思想初探[J];光明中医;2009年12期
4 郭延东;;中医思维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9年09期
5 陈涤平;;用中医思维培养“铁杆”杏林学子[J];江苏中医药;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梅;卢钒;敖梅英;周文;刘端勇;;构建中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思维培养的阶梯[J];光明中医;2017年04期
2 梁东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论中医临床的思维特色与方法优势[J];环球中医药;2017年02期
3 谭玮璐;范萍;任培华;张志敏;黄婉怡;武志娟;;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管理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06期
4 王婷;;中和思维意识下的基础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6年04期
5 刘禹辛;尚晓玲;;运用二维四阶教学模式培养中医哲学思维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6年02期
6 张莹莹;聂瑞华;袁富强;李家荣;陈俊杰;;浅谈如何培养中医类专业学生的自信心[J];亚太教育;2016年04期
7 徐楚韵;张光霁;申力;;论中医学的中和观[J];浙江中医杂志;2015年12期
8 宋欣阳;陈丽云;严世芸;;“中和”思想与中医学的研究进展评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年09期
9 魏丹蕾;李思宁;;从《内经》“中和”思想治疗中老年睡眠障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06期
10 蒋志诚;;论《伤寒杂病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孟宇;彭锦;姜淼;吕爱平;;Q方法在中医专家经验研究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10期
2 刘奋荣;;从动态认知逻辑的观点看中医方证思想[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3 曹永兴;孟静岩;阚湘苓;;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战略和方向——第379次香山科学会议纪要[J];天津中医药;2010年04期
4 章增加;;论“医者,意也”——关于中医思维模式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5 刘奋荣;;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动态认知逻辑的研究[J];世界哲学;2010年03期
6 郭美云;邹明灼;;第二届“逻辑、理性与互动”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逻辑学研究;2010年01期
7 王景周;崔建英;;从实践思维看现代逻辑的发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邢玉瑞;;开展中医思维方法研究势在必行[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王乐;孟庆刚;;基于特定的认知方法剖析中医诊疗思维过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年05期
10 李金田;;《伤寒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荣祖;随证治之辨治咳[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年04期
2 董永华;;浅谈《伤寒论》的随证治之[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3 彭建中;;论同病同治——大法指导下的随证治之[J];中外医疗;2008年27期
4 周琳琳;贾春华;刘奋荣;;一种基于认知心理逻辑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研究方案[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年05期
5 郭th;贾春华;;“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进程中的信念修正[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年05期
6 刘力红,唐农;“随证治之”话“非典”[J];广西中医药;2003年03期
7 黄志华;;论《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应用[J];国医论坛;2013年03期
8 杨东升;;腹痛不当下而下与应下失下病例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1986年04期
9 王爱成,王玉来,周继曾,李柏;证有有形无形、客观主观之分[J];医学与哲学;2005年02期
10 贾春华;王永炎;鲁兆麟;;论《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劲松;;论《伤寒杂病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应用——试联系六经提纲及相关条文加以说明[A];第十五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博信;漫话“随证治之”[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李守业;谈随证治之辨证论治的原创思维[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中医科 黄开泰;中医应随证“更方”[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琳琳;基于认知心理逻辑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th;基于信念修正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逻辑刻画[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母明力;基于问题解决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论中医临床的思维特色与方法优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43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