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针刺镇痛的新思路——针灸参与疼痛多维度调节的可行性

发布时间:2017-06-23 09:20

  本文关键词:针刺镇痛的新思路——针灸参与疼痛多维度调节的可行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疼痛研究的推进,研究者逐渐认识到疼痛包括痛感觉、痛情绪、痛认知3个维度。3个维度之间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疼痛研究已经从伤害性感受的单一模式向"疼痛-情绪-认知"的多维度模式转变。中医对疼痛病因提出了不通则痛、因病致郁等经典论述,体现了疼痛的多维度认识。针灸镇痛历史悠久,作用明确,而且初步研究发现针灸对痛诱发的情绪和认知改变都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因此对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推广,如能从疼痛的多维度开展,必将创新针刺镇痛的研究理念,拓展针刺镇痛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创针刺镇痛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针刺镇痛 疼痛 多维度 感觉 情绪 认知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473772、81574056) 浙江省医药卫生重大科技计划(No.WKJ-2J-1419)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No.LY 15H270009)
【分类号】:R245
【正文快照】: 针刺镇痛的历史悠久,其有效、简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同。当前,疼痛性疾病依然是针灸主要适应症之一。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米兰会议推荐的64种针灸适应症中就有32种与疼痛有关。针刺镇痛既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又避免了服用镇痛药物造成的成瘾、免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丽萍,马骋,李守栋,徐恒泽;针刺镇痛临床研究与应用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针灸;2004年12期

2 黄艳红;;中韩针刺镇痛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针刺研究;2006年05期

3 张吉;张宁;;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J];中国针灸;2007年01期

4 陈明人;陈日新;;针刺镇痛效应特点与一般规律[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招伟贤;;针刺如何在现代麻醉中有所作为[J];广东医学;2008年08期

6 宋伟;;针刺镇痛的生物学机理[J];生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7 谢燕;;针刺镇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6期

8 朱现民;尹连海;;新时期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趋势[J];中国中医急症;2012年01期

9 ;一九七五年针刺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J];针刺研究;1976年Z1期

10 汤健;针刺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197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兵;陈秀荣;王志强;王焕英;;(综述)近年针刺镇痛机制研究的梯阶进展[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2 吴根诚;王彦青;曹小定;;针刺镇痛原理研究之路——回顾及再思考[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3 王升旭;龚伟;;慢性炎性痛机理研究进展及其对针刺镇痛机理研究的启示[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暨“针灸治疗痛症及特种针法”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4年

4 吴根诚;李为民;王彦青;;针刺镇痛临床和基础研究再思考[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5 许能贵;;针刺镇痛的基础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暨“针灸治疗痛症及特种针法”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4年

6 丁明星;刘东明;胡长敏;陈建国;;针刺镇痛及其对机体免疫调节[A];全国兽医外科学第13次学术研讨会、小动物医学第1次学术研讨会暨奶牛疾病第3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施耀成;李惠;李海燕;段文娟;孟凡迅;陈尔瑜;党瑞山;;脂肪条带结构富集针刺镇痛效应物质实验观察[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8 倪育飞;连庆泉;蒋培伟;徐永强;;针刺镇痛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刘聪颖;贾新红;赵宇平;汤伟昌;;针刺镇痛的脉象变化规律研究[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迪;黄猛;丁光宏;;针刺镇痛效应与穴位局部结构的关系[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根诚;针药结合可提高针刺镇痛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付东红;国际疼痛大会关注针刺镇痛[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安徽省中医院 王金山;针刺为何能止痛[N];健康报;2007年

4 黄龙祥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针麻启示世界医学创新[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吴国冀 陈正秋;针刺镇痛的阿片受体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张东风;追踪针刺作用机制的探索者[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刘杏仙 金英;穴位注射治疗泌尿系结石绞痛[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8 ;疼痛要止不能忍[N];江苏科技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窦晓竹;“镇痛芯片”关闭疼痛“闸门”[N];江苏科技报;2007年

10 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 陈汉平;结合·组合·融合[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霄茜;针刺镇痛作用的meta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证据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2 张皓;针刺镇痛机制中内源性SS与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吕玉玲;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在针刺镇痛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王健;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针刺镇痛和针刺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乔云英;针刺镇痛中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崔晓鲁;侧脑室注射抗生长抑素血清在炎症痛及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机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张迪;肥大细胞功能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及其对中医治疗过程中的物理刺激的敏感性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张永臣;生长抑素(SS)在针刺镇痛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孙君志;离心运动诱导骨骼肌细胞微管损伤的机制及针刺干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筱潇;针刺镇痛时间特征的穴区嘌呤信号响应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郭宝英;咖啡因影响神经病理痛的针刺镇痛效应及机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孟祥五;针刺结合耳穴按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朱振营;冷热刺激与针刺镇痛平台的初步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刘妍;针刺镇痛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的理论研究与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宋坤琨;针刺镇痛应用于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黄红;神经阻滞对穴位肥大细胞功能和针刺镇痛的影响与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尹文举;针刺缓解肱二头肌疲劳的表面肌电变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汪林英;针刺左、右侧合谷穴脑功能偏侧性的fMRI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陈瑾;急性佐剂性关节炎针刺镇痛后效应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针刺镇痛的新思路——针灸参与疼痛多维度调节的可行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4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74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4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