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cAMP-PKA-CREB通路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cAMP-PKA-CREB通路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与意义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一种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等特点。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社会、生物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以药物为主,但仍无法摆脱毒副作用和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近10余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因为其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的特点,以及毒副作用少,给抑郁症带来很好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证实,针灸治疗抑郁症可以从多靶点、多层次、多途径起到抗抑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针刺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研究选择孤养结合慢性应激抑郁动物模型,以行为学、PKA通路上与抑郁应激关系密切的主要效应因子和促炎性细胞因子为观察指标,观察在PKA特异性抑制剂H89的干预下,探讨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PKA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方法:1.分组雄性SD大鼠,体重(180±10)g,48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针刺+H89组、氟西汀+H89组,每组8只。2.造模方法单笼饲养并接受21d温和不可预知刺激,包括断食24h、断水24h、夜间光照12h、潮湿垫料24h、振荡30min、夹尾3min、束缚2h,实验过程中每种刺激平均3次。3.干预方法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干预。针刺+H89组和氟西汀+H89组在造模前一周进行侧脑室套管埋置手术。针刺组:应激前30min进行针刺,选取“百会”和“印堂”穴,每天1次,行针2min,留针l0min。氟西汀组:应激前30min给予氟西汀溶液灌胃,给药剂量为1.8mg/kg。针刺+H89组:应激前1h给予侧脑室注射H89,应激前30min给予针刺干预。氟西汀+H89组:应激前1h给予侧脑室注射H89,应激前30min给予氟西汀灌胃。4.检测指标及方法采用旷场试验(Open-field Test)、糖水实验(Sucrose intake test)和体质量(Body weight)测量来评价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前额叶皮质PKA、CREB、p-CREB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和TNF-α。研究结果:1行为学变化实验结束后,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中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糖水摄入量及体质量均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与氟西汀组大鼠旷场实验中糖水摄入量及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针刺+H89组与针刺组、氟西汀+H89组与氟西汀组大鼠之间的糖水摄入量、体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模型大鼠对外界环境的兴奋性、探究行为均降低,出现快感缺失。针刺与氟西汀干预均能改善抑郁大鼠行为学中的表达水平。2 PKA信号转导通路关键指标的变化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区PKA、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针刺+H89组与氟西汀+H89组大鼠额叶区PKA、CREB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区p-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与氟西汀组p-CRE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针刺+H89组、氟西汀+H89组p-CREB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针刺组p-CRE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针刺+H89组(PO.05),氟西汀组p-CRE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氟西汀+H89组(P0.01)。说明针刺干预可上调孤养结合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脑内cAMP信号通路中PKA、CREB以及p-CREB蛋白的表达。阻断剂H89可以抑制针刺和氟西汀对p-CREB蛋白的表达的上调作用。·3血清IL-6和TNF-a含量变化模型组大鼠血清IL-6和TNF-a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针刺+H89组及氟西汀+H89组大鼠血清IL-6和TNF-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针刺与针刺+H89组比较,氟西汀组与氟西汀+H89组比较,IL-6和TNF-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针刺和氟西汀均可有效降低抑郁大鼠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研究结论:1.针刺与氟西汀干预均能有效改善抑郁大鼠行为学中的表达水平。氟西汀调节快感缺失可能更依赖改善PKA信号通路实现的;而针刺调节快感缺失还与其他机制有关。2.针刺通过激活PKA信号通路上信号蛋白的活性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这种干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均被H89所阻断,且氟西汀抗抑郁机制可能与PKA通路关系更密切。3.在改善抑郁大鼠血清中IL-6方面氟西汀效果优于针刺,提示针刺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机制可能不同。
【关键词】:抑郁症 针刺 氟西汀 PKA通路 阻断剂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5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符号说明12-14
- 文献综述14-47
- 综述一 抑郁症的现代研究进展14-33
- 1.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14-15
- 2. 抑郁症的治疗15-17
- 3. 抑郁动物模型的研究17-18
- 4.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18-23
- 5. 小结23-25
- 参考文献25-33
- 综述二 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33-47
- 1. 抑郁症的中医学理论基础33-34
- 2. 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34-37
- 3. 针灸治疗抑郁症机制研究37-41
- 4. 小结41-43
- 参考文献43-47
- 前言47-48
- 实验研究48-66
- 实验一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48-55
- 1. 材料48
- 2. 方法48-50
- 3. 结果50-54
- 4. 小结54-55
- 实验二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55-62
- 1. 材料55-56
- 2. 方法56-57
- 3. 结果57-60
- 4. 小结60-62
- 实验三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炎性因子的影响62-66
- 1. 材料62
- 2. 方法62-63
- 3. 结果63-65
- 4. 小结65-66
- 讨论66-74
- 1. 选题依据66-67
- 2. 动物模型的选择67
- 3. 阳性对照药物选择依据67-68
- 4. 穴位选择依据68
- 5. 脑区选择依据68-69
- 6. 针刺与氟西汀对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69-70
- 7. 针刺与氟西汀对大鼠额叶PKA通路效应分子的影响70-72
- 8. 针刺与氟西汀对抑郁状态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72-74
- 结语74-75
- 1. 结论74
- 2. 不足与展望74-75
- 参考文献75-80
- 致谢80-81
- 个人简历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君,王国义,孙申田;针刺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杨志梅;;针刺治疗耳鸣[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关于针刺治病的原理[J];医卫通讯;1978年03期
4 张庆萍;;正确理解“腹部深似井”在针刺临床上的运用[J];江苏中医杂志;1987年01期
5 宋国英;;针刺腮中穴治疗呕吐1600例[J];中国针灸;1991年04期
6 张吉武;张荔;;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2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年S1期
7 孔庆寿;《内经》中针刺获效影响因素的探讨[J];针刺研究;2000年01期
8 郭淑香;针刺治疗饮水返呛38例总结[J];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05期
9 王彪,李秋光,赵元琛;针刺治愈癔症1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11期
10 许宏珂,张晨霞,齐敬东,赵清秀;针刺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J];中国针灸;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卿;康建华;韩静;陈玄;叶笑然;;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的现状[A];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郑余银;李劲民;陈海丽;叶天申;陈传帮;蒋松鹤;;对应与中轴针刺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3 东红升;郑丽静;胡伟民;夏秋芳;牛燕霞;秦宏;东贵荣;;中风病针刺治疗关键技术的临床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4 董素亭;张彬;贾海波;温长宁;王桂青;王炳芝;;针刺所致疼痛的心理干预效果观察[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阿拉坦巴根·陶琦;;针刺临床病例体会[A];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牛燕霞;徐佳;;针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氧饱和度作用的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振寰;陈杰奎;;针刺促进大脑神经发育与修复的新进展[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陶素爱;李史清;;中药内服配合针刺以及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0例[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卢君艳;郑余银;李劲民;陈海丽;叶天申;陈传帮;蒋松鹤;;对应与中轴针刺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杰奎;刘振寰;;针刺促进脑神经发育与修复的新进展[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志成;针刺治疗植物病[N];山西科技报;2001年
2 李伊嘉;针刺治疗植物病[N];广东科技报;2001年
3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风康复科 毛忠南 何天有 张志明;针刺与康复结合促中风恢复[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4 健康时报记者 王志胜;中医针刺治疗老年痴呆[N];健康时报;2006年
5 蔡志红;针刺清喘穴治疗哮喘[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刘道安;“针刺影响衰老”课题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甘肃省岷县堡子卫生院 周永红;针刺可缓解阑尾术后疼痛[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8 王改花;针刺一穴治咳嗽[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医大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 石学敏 本报记者 胡彬 实习记者 赵维婷 整理;针刺降压有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10 郑健刚;杜元灏;石学敏;针刺能增加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宇;针刺“百会”透“曲鬓”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PI3K、p-AKT、Bax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婧;针刺安全理论探源及框架构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张全明;针刺治疗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于雪峰;针刺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姚筱梅;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内脏感觉、胃电图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6 张珊珊;围手术期针刺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柳刚;针刺对注意网络功能影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8 陈美贤;针刺配合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欧阳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不同作用因素比较的可视化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瑜;不同针刺频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朱伟良;太阳经腧穴不同深度地针刺治疗颈椎病即时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于淼;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cAMP-PKA-CREB通路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黄春娟;针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姜东升;针刺促分娩的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6 柳华;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对照初步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7 杨雪艳;针刺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曾宪容;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预试验报告[D];四川大学;2002年
9 时佰胜;针刺分期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孟庆领;微针刺入皮肤的力学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cAMP-PKA-CREB通路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6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7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