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刮疗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经络刮疗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经络刮疗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9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按1:1依序分配到刮疗组(用牛角刮痧板刮双下肢内侧足三阴经,先由踝关节内侧至膝关节内侧,再由膝关节内侧至股内廉,依次从足少阴经、足厥阴经、足太阴经,顺经刮拭,由后往前,先左下肢后右下肢。频率为每秒2次,手法应轻柔、快捷、流畅,力度以皮色基本不变、有轻微发热而无痛感为宜,不出痧,不外涂佐剂,每条经线30次,每天1次)、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每天2次,每次1片),刮疗组64例,药物组65例。两组均从痛经发作当日开始治疗,连续3天,持续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初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VAS(视觉疼痛量表)评分、CMSS (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秩均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R×C表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样本秩和检验。结果:1.组内VAS值对比结果:刮疗组内各月经周期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月经周期VAS值均有下降,且疗效呈递增效果。药物组在第一个月经周期、第二个月经周期治疗后镇痛优势明显,但是第二个月经周期与第三个月经周期的VAS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CMSS值对比结果:一个疗程结束刮疗组与药物组均能改善原发性痛经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但两组痛经症状的改善各有偏重。刮疗组:乏力时间、食欲不振时间、易激惹程度、恶心程度改善明显。药物组:失眠时间、腹部疼痛时间、腹部疼痛程度、失眠程度改善明显。3.两组间VAS值对比结果:①刮疗组与药物组两组间起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刮疗组起效快捷。②药物组在第1个月、第2个月月经周期治疗后VAS值改善较刮疗组佳(P0.05),但是在第三个月月经周期两组VAS值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刮疗组止痛效果接近药物组。③随访期刮疗组VAS值较药物组低,表明刮疗组远期疗效比西药组更显著(P0.05)。④一个疗程结束,刮疗组总有效率达到83.33%;药物组总有效率达到85.00%。4.两组间CMSS值对比结果:一个疗程后刮疗组与药物组组间痛经症状持续时间减少、严重程度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一个疗程结束,经络刮疗治疗原发性痛经可以达到与西药组相当的止痛效果。2.经络刮疗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远期疗效优于西药。3.经络刮疗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无创、简单操作,易为病人所接受。
【关键词】:经络 刮拭 原发性痛经 布洛芬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1.11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1
- 临床资料11-12
- 1. 病例选择11
- 1.1 病例来源11
- 1.2 分组11
- 2. 有关标准11-12
- 2.1 西医诊断标准11
- 2.2 中医诊断标准11
- 2.3 纳入标准11
- 2.4 排除标准11
- 2.5 剔除、脱落标准11-12
- 治疗方案12-15
- 1. 治疗方法12
- 1.1 经络刮疗组12
- 1.2 对照组12
- 1.3 刮疗执行者及执行时间12
- 1.4 疗程12
- 2. 不良事件处理方案12-13
- 2.1 经络刮疗组12-13
- 2.2 药物组13
- 3. 观测指标13
- 3.1 VAS(visualanaloguescore,视觉疼痛量表)13
- 3.2 COX痛经症状量表(MenstrualSymptomScale,CMSS)13
- 4. 观测周期及方法13-14
- 5. 疗效判定标准14
- 6. 质量控制措施14
- 7. 统计方法14-15
- 结果15-21
- 1. 试验完成情况15
- 2. 分组均衡性比较15-16
- 2.1 两组基本资料的均衡性检验15
- 2.2 两组治疗前VAS均衡性比较15-16
- 2.3 两组治疗前CMSS均衡性比较16
- 3. 疗效比较16-21
- 3.1 VAS疗效16-17
- 3.2 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疗效17-21
- 分析与讨论21-26
- 1.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21
- 2. 原发性痛经与经络的关系21-22
- 3. 经络刮疗与皮部的联系22
- 4. 经络刮疗遵循疏通经络为导向22-23
- 5. 疗效分析23-24
- 5.1 有关VAS分析23
- 5.2 有关CMSS的分析23-24
- 6. 西医机制分析24-25
- 7. 小结25
- 8. 不足与展望25-26
-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29
- 附录29-33
- 致谢33-34
- 文献综述34-40
- 参考文献38-40
- 作者简历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海霞,王采文,岑幻仙,周俊;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2001年01期
2 王光辉,李兰玉,赵立平,孟祥水,展广勇,于新艳,何太清,聂兆伟;便携式微电脑痛经防治仪治疗原发性痛经86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10期
3 张琴,万朝霞;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年05期
4 耿庆娥;针、罐合用治疗原发性痛经[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5 朱兰英;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70例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2年08期
6 林时田;鹿茴汤治疗原发性痛经[J];浙江中医杂志;2003年08期
7 刘宪鸣;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134例[J];福建中医药;2003年01期
8 苏洁;原发性痛经的综合治疗[J];光明中医;2003年05期
9 孙萍,刘晨光;综合治疗原发性痛经3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09期
10 程勇鹏,丁树栋;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15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祁;佘延芬;宋佳杉;陈寅萤;郑媛媛;马增斌;陈旭;杨欢;解秸萍;朱江;;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影响因素调查[A];第十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魏莫愁;;砭石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11例疗效观察[A];首届全国砭石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维庆;;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66例[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娜;;青春期原发性痛经病理及护理对策的探讨[A];第三次全国妇产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5 苏程果;周友龙;;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概况[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宓伟毅;;二乌蠲痛饮治疗原发性痛经54例临床观察[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2012年学术年会文集[C];2012年
7 李春蓉;;多元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刘玉祁;佘延芬;宋佳杉;陈寅萤;郑媛媛;马增斌;陈旭;杨欢;解秸萍;苑鸿雯;朱江;;基于女大学生问卷调查的中重度原发性痛经中医病因病机探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王荣国;;针刀结合骨盆矫正治疗原发性痛经3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王鹭霞;仇华;吴小云;吴m㈡
本文编号:477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7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