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运动针法的临床应用及其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8 19:16

  本文关键词:运动针法的临床应用及其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探究运动针法的起源与现代发展,展示运动针法的临床应用;通过对相关临床报道进行文献研究,总结其现代临床经验,探讨其选穴特点及适应症,为今后该法的临床选择应用提供些许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关于运动针法的古文献及现代临床报道进行阅读,探讨运动针法的实践起源及现代运用情况;同时将国内关于运用关于该法治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文献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整理,设计相应的资料提取表,并对纳入的文献中关于运动针法治疗的病症和使用该法的穴位进行提取;将提取所得的资料输入电子表格中保存,依据所治病症、选穴方式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建立相关图表然后进行分析;最终由中总结处关于运动针法的临床应用特点及相关运用规律。结果:运动针法的具体运用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分别见于《灵枢·官针》的“恢刺”及《灵枢·刺节真邪论》的“发蒙针法”相关章节,而当代医家提出了“运动针法”的概念,亦有医家称之为“互动式针刺法”、“动气针法”、“动留针法”等。本课题中所纳入的关于运用运动针法治病的文献一共有225篇,其所涉及的病症共约37个。文献资料显示,运动针法在现代临床中较多运用于骨伤科病症和部分内科病症的治疗,亦用于少量妇儿科、五官科及其他病症的治疗。由本课题中纳入的225篇文献可见,运动针法使用的取穴方式主要为远端取穴的文献为179篇,所占文献比例达79.56%。从选用腧穴分类来看,取经穴为主行运动针法的文献篇数达152篇,占比达67.56%;取奇穴为主行运动针法篇数为39篇,占比达17.33%。结论:1.运动针法系古代针刺治病及导引之术的结合,其实际运用早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相关经文可见,该概念由现代医家在上世纪中后叶明确提出,并开始广泛运用于治疗骨伤科及运动系统类疾病,后逐渐扩展至内科、妇儿等临床各科病症的治疗。该法注重“气至病所”,要求在针刺得气基础上运用患部或相关部位的运动来增强疗效。2.从检索的文献来看,运动针法主要运用于骨伤科类疾病(以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落枕等为主),亦见于五官科、内科、妇儿科及其他病症,涉及中风及其后遗症、抑郁症、呃逆、偏头痛、心绞痛、胸胁痛、夜尿频、周围性面瘫、小儿脑瘫及多发性抽动症、慢性盆腔炎、耳鸣、耳聋、喉炎、带状疱疹后肋间神经痛等病症。各病病因病机不尽相同,病位各异,病程长短不一。3.本课题研究中,运动针法取穴多采用远端取穴进行治疗,且多采用经穴(注重选用能激发经气的特定穴),同时注重有确切疗效的经外奇穴及经验效穴;在优势病种方面(特别是骨伤科疾病),根据病变部位采用“上病取下、下病取上”的方式,该取穴方式有利于肢体运动,从而改善患部功能及气血流通情况;在选穴归经方面,所选用经穴多归属于气血相对旺盛的阳经经脉,有利于改善患部气血、阴阳状况。
【关键词】:运动针法 临床应用 文献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第一部分 运动针法探源及现代应用概况10-19
  • 一、运动针法的概念10
  • 二、运动针法探源及概念提出10-12
  • (一) “导引之术”系“运动治病”起源10
  • (二) 《黄帝内经》运动针法运用10-11
  • (三) 现代“运动针法”概念提出11-12
  • 三、运动针法临床运用概况12-19
  • 第二部分 运动针法现代临床应用及其规律研究19-32
  • 一、研究对象19
  • (一) 研究对象来源19
  • (二) 文献检索方式19
  • (三) 文献筛选方式19
  • 二、研究方法19-20
  • 三、结果20-26
  • (一) 运动针法所治疗临床病症情况20-22
  • (二) 运动针法临床取穴分布情况22-26
  • 四、讨论26-32
  • (一) 运动针法的临床主治优势病症特点及其机制26-30
  • (二) 运动针法的取穴方式分析30-32
  • 结语32-34
  • 一、结论32
  • 二、展望与不足32-34
  • 参考文献34-37
  • 致谢37-38
  • 附件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刘玉祁;李春华;苑鸿雯;张鹏;林驰;辛思源;郭峥嵘;马良宵;朱江;;关于机体相关因素对针刺得气影响的探讨[J];中国针灸;2013年04期

2 傅德元;;谈针刺得气[J];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12期

3 王水清;促进针刺得气的一些方法与体会[J];中国医刊;2000年10期

4 张海杰;针刺与得气及其临床应用[J];中医函授通讯;2000年06期

5 杨晓桦;针刺治疗眼病体会[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年02期

6 潘光辉,田莉娅;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37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1年08期

7 廉治军,曲燕;王耀斌教授针刺经验辑略[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8 周立志,赵大贵,彭力;针刺致声音嘶哑之管见[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01期

9 潘永清;;针刺治疗郁证的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7年01期

10 由克举;;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8例[J];河南中医;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虹;;有感于针刺“得气”——王毅刚老师经验[A];重庆市针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荣英;李泳庭;;针刺得气在痛症中的应用[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3 邢方印;张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针刺治疗[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陈秀荣;;针刺的护理[A];河南省科普、五官、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5 梁粤;皮敏;;针刺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李育红;;针刺戒烟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金钰红;金钰钧;;矩阵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8 邝伟川;;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述荣;;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延东;崔秋红;于桂芬;;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莘农院士名医工作室 杨金生 王莹莹 程凯 王宏才 朱兵;三要得气至上[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良登;针刺头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针刺对乳腺组织影像和血流动力有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刘俊岭;专家认为针灸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头部围针治中风失语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针刺治疗肩周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调卫健脑针法治失眠[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乐微;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对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改善的中枢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刘西通;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腧穴配伍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詹益能;分期针刺治疗贝尔氏麻痹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李晓U,

本文编号:495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95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e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