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针刺联合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单纯针刺与针刺联合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的疗效及其差异,观察其对脑梗死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改善脑梗死患者睡眠状况的机理。方法:随机择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单纯针刺组及针药结合组。单纯针刺组治疗方法:选取穴位:印堂、百会、风池(双)、大陵(双)、神门(双)、丰隆(双)、太冲穴(双)。常规消毒后,用28号40mm毫针,在患者上述穴位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期问行针1次。疗程:每周5次,每10次为一个疗程,二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针药结合组治疗方法:针刺选穴及治疗方法同单纯针刺组,方药组成:加味黄连温胆汤:法半夏10g,云茯苓20g,竹茹10g,陈皮10g,枳实10g,酸枣仁20g,菊花10g,钩藤10g(后下),炙远志10g,神曲 10g,黄连3g,生甘草3g。每日1剂,分早晚2次,与针刺治疗同时进行,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两组疗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评定。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计数指标差异的显著性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单纯针刺组治疗前后PSQI各项指标及总分的评分中,睡眠障碍这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及总分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与单纯针刺组治疗后PSQI各项指标及总分比较,其中睡眠时间两组治疗后比较没有差异(P0.05),其余各项及总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药结合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针刺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针药结合组中,痊愈者5例,显效者19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1例,其总有效率为96.67%;而单纯针刺组中,痊愈者1例,显效者4例,有效者15例,无效者1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者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课题研究表明,针药结合和单纯针刺疗法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患者失眠,且针药结合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 痰热内扰型 失眠 针刺 黄连温胆汤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6.23;R277.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10-18
- 1. 中医学对脑梗死后失眠的认识10-15
- 1.1 中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10
- 1.2 中医学对失眠的认识10-11
- 1.3 中医学对脑梗死后失眠的认识11
- 1.4 中医学对脑梗死后失眠的治疗11-15
- 2.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后失眠的认识15-18
- 2.1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后失眠病因病机的研究16
- 2.2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后失眠的治疗16-18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18-25
- 1. 研究对象18-20
- 1.1 病例来源18
- 1.2 诊断标准18-19
- 1.3 纳入标准19
- 1.4 排除标准19
- 1.5 剔除标准19-20
- 2. 研究方法20-21
- 2.1 治疗方法20
- 2.2 观察指标20-21
- 2.3 疗效判定标准21
- 2.4 统计学处理21
- 3. 研究结果21-25
- 3.1 基础情况比较21
- 3.2 PSQI评分比较21-23
- 3.3 NIHSS量表评分比较23-25
- 第三部分 讨论25-28
- 1. 针刺处方方义分析25-26
- 1.1 针刺机理研究25-26
- 2. 方药作用机制26
- 3. 研究结果分析及针药结合作用机理26-27
- 4. 不足与展望27-28
- 第四部分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2
- 附录32-3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36-37
- 致谢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月华;黄连温胆汤治疗焦虑症38例[J];四川中医;2002年11期
2 郑强;;黄连温胆汤治疗眩晕60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年06期
3 严亚萍;;黄连温胆汤的临床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08年09期
4 周亚林;黄连温胆汤治遗尿[J];四川中医;1992年05期
5 李占平;黄连温胆汤治疗眩晕35例[J];武警医学;1997年01期
6 王常普;黄连温胆汤治疗糖尿病的体会[J];河南中医;2002年06期
7 谈晓琴;黄连温胆汤临证举隅[J];江西中医药;2003年06期
8 宫艳华,王艳春;黄连温胆汤临床运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05期
9 张玉辉;;黄连温胆汤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10 常虹飞;杨震;;黄连温胆汤的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工业科技;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党小平;;孙思邈黄连温胆汤——治疗消化不良临床观察[A];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马丙祥;张涛;;黄连温胆汤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A];第24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讨会、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3 姚大方;;黄连温胆汤治疗皮肤病举隅[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4 曲敬来;高雪;陈生;;黄连温胆汤治疗肺炎性假瘤的临床观察[A];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太鑫;王俊霞;;黄连温胆汤治疗大学生神经衰弱临床应用举隅[A];2009年全国基层优秀中医表彰大会暨全国第二次民间验方、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谢胜;颜春艳;蒋应玲;朱初良;梁宜深;宁庆云;张志杰;杨文革;;药穴指针结合黄连温胆汤治疗湿热内蕴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邱敏 重庆中医院曾定伦名医工作室;黄连温胆汤止“()动”[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2 王立忠;黄连温胆汤异病同治举隅[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科 蒋健 教授;黄连温胆妙用多[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4 青海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伏新顺;口苦 口臭 苔黄腻 试试黄连温胆汤[N];健康报;2007年
5 伏新顺;黄连温胆汤+乌贝散 治胆汁反流性胃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奕;加味黄连温胆汤干预脂代谢紊乱预防糖尿病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刘丰;加减黄连温胆汤对膳食诱导MS大鼠内皮功能及脂肪细胞因子干预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邓晓威;加味黄连温胆汤调控PI3K通路改善代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抵抗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燕珊;化痰法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隋艳波;黄连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NF-κB、PPARα及糖脂代谢调控的干预作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晶晶;针刺联合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徐丽红;黄连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保护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姜浩;运用黄连温胆汤为主治疗慢性肾脏病(3b-5期)湿热证的临床研究及验案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陈晓瑜;黄连温胆汤对内质网应激下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何丽杰;加味黄连温胆汤对痰热互结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蔡月春;黄连温胆汤治疗台湾青少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李彩霞;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痰热内蕴证)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白晓寒;黄连温胆汤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孟庆芳;加减黄连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及MAU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尤敏;黄连温胆汤在治疗慢性胃炎中EGF及bFGF表达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针刺联合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3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0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