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热证可灸理论古今文献探析

发布时间:2017-07-02 03:01

  本文关键词:热证可灸理论古今文献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灸法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人民对火的使用,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指出灸法有补有泻,经过历代发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热证可灸理论。热证采用灸法治疗,其施灸方法众多,适应病证广泛,各代医家将其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有不同表现的热证治疗中,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热势等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灸法及灸量,历代亦强调重视热证灸后的调摄护理问题。对热证可灸理论的传承及深化,拓展了灸法的发展方向,更好的为现代临床服务。
【作者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关键词】热证可灸 起源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分类号】:R245.8
【正文快照】: 灸,原本指用艾火直接烧灼[1],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外治法之一。《灵枢·官能》中所言“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正是对灸法广泛应用的简要概括。至于热证施灸,指用灸法治疗中医八纲辨证中病性属热的证候,包括外感热病、内伤热病以及外科痈疽等多种疾病中所出现的热性证候[2]。然而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中亭;;论“热证忌灸”与“热证可灸”的文献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郭娜;赵建国;;关于“热证可灸”与“热证忌灸”的思考[J];针灸临床杂志;2013年02期

3 胥佳;;热证不可灸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年11期

4 杨孝芳;吴丽;;从“热证忌灸”到“热证贵灸”[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1期

5 徐志伟;陈群;孙琪;刘雅梅;王斌;陈芝喜;雷娓娓;;中医热证实质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6 刘亚梅,陈群,薛雨芳;中医热证本质研究进展及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任秀梅;沈雪勇;;热证禁灸与热证可灸辨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吴治恒;;内假热证辨治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08期

9 王伟珍;热证的护理[J];吉林中医药;2004年12期

10 林莺;许金榜;;热证施灸的机理探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嘉;刘友章;;再议“热证可灸”[A];2012年(第3次)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燕平;热休克蛋白HSP70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热证的关系[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屈伸;基于文献的冠心病热证和痰、瘀证相关关系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年

2 周铁成;原发性肺癌热证分级量化及分层级诊断模式的探索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元颖;中医热证的免疫网络与病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丁珊珊;急性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信息与热证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热证可灸理论古今文献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8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08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c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