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基于病证结合原则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及中药干预机制

发布时间:2016-06-03 12:01

  本文关键词:基于病证结合原则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及中药干预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年

基于病证结合原则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及中药干预机制

陈惠  

【摘要】:本研究课题依托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项目“益气活血方活性组分抑制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心室重塑及细胞凋亡的机制”(编号:81173258)。主要包括“基于糖尿病结构化住院病历数据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证治规律”和“丹参饮抗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分子机制初探”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冠心病的基本病机气阴两虚挟瘀,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是其主要治法,丹参饮和生脉散是使用频率最多的方剂。因为糖尿病冠心病与糖尿病心肌病在中医学上均属于“胸痹”、“心悸”等范畴,二者在中医病机上存在一定联系,所以基于第一部分临床研究结果,选取糖尿病心肌病为研究对象,探讨丹参饮对糖尿病心肌病的疗效机制。 摘要一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医诊治规律,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糖尿病冠心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为糖尿病冠心病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应用结构化糖尿病住院病历临床信息采集系统所采集的455例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疗数据进行挖掘,运用关联规则、回归分析等方法,发掘糖尿病冠心病的中医药诊疗规律、糖尿病冠心病血瘀证治疗规律,制定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为糖尿病冠心病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结果: 1.糖尿病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血脂异常、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有一定联系。 2.舌脉 多指标联合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早期、中期、晚期的整个病程中,舌象均以暗红、暗淡、暗、紫暗、淡红多见,提示本病瘀、热、虚较多见;苔象多见薄、白、腻、黄苔,提示本病常夹杂湿、热、痰等病理产物;脉象以细、沉出现最多,提示里证、虚证、瘀血证较多;其次为滑、弦、数等,提示湿证、痰证、热证也较多见。 3.口干、乏力、胸闷是糖尿病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常与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并发 总共3277人次数,有64个症状分类。从多指标联合分析可见,本病的早期、中期、晚期均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口干、乏力与糖尿病冠心病的典型症状胸闷最为常见。从关联分析可见,糖尿病冠心病晚期1项关联较早期增加了肢体浮肿、肢体发凉、肢体疼痛、左胸疼痛等症状,较中期增加了左胸疼痛症状,说明糖尿病冠心病晚期阳虚水停血瘀症状较前加重。并且早期、中期、晚期多项关联提示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口干、乏力等与胸闷、肢体麻木、视物模糊、头晕、心悸等症状常并发出现,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并发症逐渐增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与糖尿病冠心病一同出现的糖尿病并发症。 4.糖尿病冠心病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生脉散和丹参饮是最常用方药 总共733人次数,使用86种方剂。使用最多的方剂是丹参饮,占19.4%、生脉散,占18.8%;其次为参芪麦味地黄汤、六味地黄汤、桃红四物汤、参芪地黄汤、金匮肾气丸、瓜蒌薤白半夏汤等。多指标联合分析和关联分析显示:在糖尿病冠心病早期、中期、晚期的整个发病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方剂是丹参饮和生脉散,体现了本病的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挟瘀。而且随着本病病程的延长,丹参饮、六味地黄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参苓白术散、金匮肾气丸、猪苓汤的使用有增加的趋势,说明随着本病病程的延长,其瘀血、痰饮、湿浊等病理产物不断增多。 5.糖尿病冠心病用药规律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物使用最多 患者用药总共有250味,中药使用最多的是茯苓,占4.2%;丹参,占4.0%;太子参,占3.5%等;其次依次是生地黄、麦冬、黄芪、当归、五味子、砂仁、白术、川芎、檀香、赤芍、泽泻、山萸肉、牛膝、丹皮、熟地黄、山药、甘草、桂枝、白芍、红花、半夏、猪苓、桃仁、瓜蒌、陈皮、枳实、苍术等。可见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常用治法。从多指标联合分析可见,糖尿病冠心病早期、中期、晚期用药均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物为主,而且丹参、生地黄、黄芪、当归等中药随着糖尿病冠心病病程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可见随着糖尿病冠心病病程的延长,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类药物的使用也相应增多,说明其气阴两虚挟瘀的症状在不断加重。从关联分析可见,糖尿病冠心病早期、中期、晚期均以生脉散(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和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的药物关联最常见。 6.糖尿病冠心病血瘀证的诊疗规律 根据方剂的关联规则分析,对方剂以方测证可得到糖尿病冠心病血瘀证的诊疗规律如下: (1)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活血法,方用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2)阴虚血瘀证,治以养阴活血法,方用生脉散合丹参饮、桃红四物汤合生脉散、六味地黄汤合丹参饮或参芪地黄汤合丹参饮加减。 (3)阳虚血瘀证,治以温阳活血法,方用金匮肾气丸合丹参饮加减。 (4)血虚血瘀证,治以养血活血法,方用四物汤合丹参饮加减。 (5)痰凝血瘀证,治以化痰祛瘀法,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减。 (6)湿阻血瘀证,治以祛湿活血法,方参苓白术散合丹参饮或平胃散合丹参饮加减。 (7)毒热瘀阻证,治用活血解毒法,方用当归六黄汤合丹参饮加减。 (8)瘀阻水停证,治以活血利水法,方用五苓散合丹参饮加减。 7.心电图与心脏彩超 心电图提示,患者有心率异常、P-R间期延长、S-T段下移、T波异常等改变。心脏彩超提示,患者多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结论: 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血脂异常、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有一定联系。 2.糖尿病冠心病的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挟瘀,血瘀贯穿糖尿病冠心病病程始终。 3.糖尿病冠心病的主要治则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常兼挟以祛湿、化痰、清热、利水、理气、养血、温阳等治法。 4.丹参饮和生脉散是治疗糖尿病冠心病最常用方剂。 5.丹参、太子参、生地黄、麦冬、黄芪、当归、茯苓是治疗糖尿病冠心病最常用的中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檀香、砂仁、丹参、茯苓、黄芪、山萸肉、泽泻等是最常见的联合使用药物。 6.糖尿病冠心病血瘀证的有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血虚血瘀证、痰凝血瘀证、湿阻血瘀证、毒热瘀阻证、瘀阻水停证等证型。 7.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出现心肌缺血及左心功能下降的表现。 目的: 通过观察丹参饮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预防和逆转心肌纤维化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方法: 用AngⅡ诱导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细胞模型,将心肌纤维化细胞随机分为10组:正常对照组、AngⅡ刺激组(AngⅡ组)、氨基胍组(AngⅡ+氨基胍组)、坎地沙坦组(AngⅡ+坎地沙坦组)、丹参饮中药组分高剂量组(AngⅡ+高剂量组)、丹参饮中药组分中剂量组(AngⅡ+中剂量组)、丹参饮中药组分低剂量组(AngⅡ+低剂量组)、丹参饮水煎剂高剂量组(AngⅡ+高剂量组)、丹参饮水煎剂中剂量组(AngⅡ+中剂量组)、丹参饮水煎剂低剂量组(AngⅡ+低剂量组)。采用差速贴壁法提取原代CFs,采用HE染色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SP法鉴定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采用Western Blot印迹方法、EIISA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组织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1.AngⅡ对CFs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 2.丹参饮中药组分的高、中、低剂量组和丹参饮水煎剂的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而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减少,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逐渐增加,说明丹参饮中药组分与丹参饮水煎剂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3.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饮中药组分高、中、低剂量组和丹参饮水煎剂高、中、低剂量组可明显抑带(?)AngⅡ诱导的CFs中的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而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减少,CFs中的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说明丹参饮中药组分与丹参饮水煎剂对CFs中的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的调节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结论:丹参饮能抑锗(?)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和降低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心肌纤维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兴韬;王欢;方朝晖;;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35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4期

2 张润云;林兰;倪青;张永容;;糖心平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9年01期

3 胡继玲;止消通脉清热饮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1996年03期

4 王洪武;倪青;林兰;;林兰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辨治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3期

5 刘彦晶;路路通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王凤杰;刘锦红;王丽芳;陈显兵;;黄芪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年04期

7 王国珍;曾胜;;自拟祛瘀通脉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2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年01期

8 李世兵;黄政德;邓奕辉;;加味丹参饮对麻醉犬冠脉血流量及阻力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06年04期

9 唐铭翔;谭茗月;;银杏叶提取物和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心肌病保护作用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07年06期

10 陈丽兰;伊娜;李慧枝;;加味四逆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3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洋;人参皂苷Rb1对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颖婷;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秉环,陆智慧;自拟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脑梗死48例报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2 张秀芳;;黄连素在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3 高丹丹;;糖尿病病人知识强化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4 李国臣;崔文艺;;冠心宁治疗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5 吴殷夏;;十味玉泉胶囊加耳穴治疗糖调节受损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1期

6 李良崽;;五苓散治疗前列腺肥大症37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3期

7 张晓丽;;自拟补肾化瘀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64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6期

8 杨富志;;自拟益气化湿逐瘀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6期

9 徐斌;;黄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8期

10 韩瑞卿;尚华;;胃下垂中医诊疗体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卫菊;;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分析[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季向东;王群松;朱文娴;;补肾祛瘀益智汤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韦嵩;孙维峰;陈志煌;接力刚;沈鹰;刘坚;;痹证经筋论治初探[A];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雪功;王辉;周雪梅;;唾液微炎症因子变化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证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郭丽娅;;中医络病理论在糖尿病心脏病诊治中的应用[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

6 李静;易京红;;络病理论在糖尿病心脏病中的应用[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

7 辛小红;;调肝运脾治慢肝[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8 田新社;赵希锋;;浅析中风病中医辨治中的几个问题[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贾永新;;浅谈小青龙汤临床应用的体会[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艳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华;JAK-STAT信号蛋白磷酸化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及心痛舒干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陈楚淘;基于JAK-STAT、SOCS信号通路探讨心痛舒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谢利;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可塑性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桠;参芪复方调控GK大鼠血管PTEN/PI3K通路与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陈敏;参芪复方调控GK大鼠大血管病变炎症状态及血管内皮凋亡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闫兆威;刺五加果肉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严哲琳;中药苦瓜、地骨皮、翻白草提取物干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罗镧;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胱抑素C与轻度认知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谭琦;加味丹参饮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肖艳;复脉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霞;降糖益肾方干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MKR转基因2型糖尿病鼠肾损伤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任婷;心痛舒含药血清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郑伟锋;基于文献的失眠证中医证素组合规律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4 叶婷;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叶丽丽;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D];泰山医学院;2010年

6 张通;参麦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庄乾雷;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艾阳平;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临床观察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孙世萍;中医复方治疗糖尿病心胃并发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黄澄洁;肺主宣降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小平;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石建华;微量元素与糖尿病及其并发冠心病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3 周苇;生脉散合瓜蒌薤白汤治疗缺血性ST—T改变40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钱崇艳;都海霞;;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回顾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8年02期

5 金德山,王达平,张成梅,王与章,刘正宏,刘鲜丽;水蛭粉治疗高脂血症15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1989年01期

6 王洪武;倪青;肖月星;;林兰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辨治思路[J];北京中医药;2008年12期

7 陈盛鹏,陈冰雪,王玲玲,齐丽荣,米裕,叶波;生脉散加味联合慢心律治疗频发室性早搏27例[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宋冰;魏执真诊治糖尿病并发心律失常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3期

9 刘永平;中药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范小云,向晓辉;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36例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0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明;通络方剂和抗氧化剂对大鼠糖尿病心肌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2 王敏;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顺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革;丹参饮治疗肋间神经痛90例观察[J];四川中医;1998年04期

2 李月芝,刘云翔;加味丹参饮治疗慢性胃炎30例[J];四川中医;1997年04期

3 毛春,赵子璧;丹参饮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康广盛,李然,刘立萍;丹参饮对气滞血瘀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04年06期

5 胡治文;丹参饮的临床应用和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6 徐宏生,万瑞雄;加味丹参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湖北中医杂志;1997年03期

7 吴筱川;半夏泻心汤合丹参饮治疗冠心病90例[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8年12期

8 陈康德,羊梅兰;仙黄丹参饮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9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02期

9 孟越华,邹爱英;生脉散、丹参饮合方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2002年01期

10 石青芳;丹参饮加味治疗胸痹的体会[J];中医药研究;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春林;;AMI中血瘀证与其它诸证的相关关系探讨(附30例AMI证型调查)[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孙喜稳;陈利国;王华强;屈援;颜亮;唐海兰;李晴;;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致伤HUVEC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陈利国;屈援;张春玲;何孟栖;葛红颖;聂优爱;胡小勤;孙兆贵;张庆祥;;RT-PCR分析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情况[A];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何小萍;;肾病血瘀证浅析与治疗摘要[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唐伯青;;情志疗法在血瘀证中的应用及探讨[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红健;;浅谈血瘀证的辨治体会[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自强;;浅谈血瘀证临床证治[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云鹰;王勤;张爱娥;朱姗;琚玮;马淑霞;顾贞芳;;小儿过敏性紫癜血瘀证与血、尿TNF-α、Ⅳ-C相关性的临床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戴豪良;;关于血瘀证研究思路及方法的若干问题[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方邦江;周爽;陈如泉;;血瘀证血LPO、SOD、GSH-PX及红细胞膜Na~+-K~+-ATPase改变的临床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颖;[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胡迪 王光忠;[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健康时报记者 魏雅宁;[N];健康时报;2007年

4 记者 樊丹;[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上海中医药大学 沈施德教授;[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6 上海中医药大学 赵章忠教授;[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7 上海中医药大学 赵章忠教授;[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8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 谢嘉文副主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9 刘凌;[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10 上海中医药大学 沈施德 教授;[N];云南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坤;高血压病血瘀证研究与中药干预[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2 黄政德;加味丹参饮预处理对缺血心肌延迟保护作用及细胞信号转导调节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3 张瑞江;血瘀证传统辩证诊断的数学模型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黄旭东;膝骨关节炎骨髓水肿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王万智;损伤血瘀证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免疫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马民;血瘀证形成的微观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杜健鹏;益气活血法治疗介入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8 谭光波;冠心病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ACE、FⅦ、Apo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9 刘蓓;冠心病患者炎性生物标志物变化规律及黄芪多糖干预调节的机制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王丽颖;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药效学解构与动态演变的多维度诠释[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惠;基于病证结合原则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及中药干预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郭建光;丹参饮拆方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牛相来;针灸对大鼠血栓前状内皮素、血栓素、6-酮前列腺素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罗尧岳;活血化瘀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瘀证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5 汪莎;化瘀止血方治疗流产后子宫出血不净(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李永峰;血瘀证形成与肝失疏泄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李湘;降脂消斑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痰热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郑弘义;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及血瘀证与血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关系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0年

9 陈懿;一种基于血管内皮损伤的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10 乔铁;人参当归不同配比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病证结合原则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瘀证及中药干预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3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3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3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