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21:15

  本文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中医证型 客观指标 相关性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西医理化客观指标、病理的相关性,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中医“证”的实质及与客观指标的内在规律,为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防治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疗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以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部分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辨证分型及辅助检查(如ALT、AST、GGT、ALP、TBil、DBil、TBA、免疫球蛋白IgG、自身抗体、病理)等数据。总结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中医证型与各客观指标的关系。结果:(1)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基本特征8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72例,男:女≈1:5;平均年龄48.59±13.62岁(23-71岁),其中40-59岁年龄段55例(63.95%);86例患者中有34例(39.53%)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12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占总人数的13.95%,比例最高,其次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共9例,占总人数10.47%。(2)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关系8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肝郁脾虚型31例(36.05%),湿热中阻型15例(17.44%),瘀血阻络型18例(20.93%),肝肾阴虚型22例(25.58%)。肝郁脾虚型及湿热中阻型的患者出现乏力、纳差、恶心、肝区不适感等症状及出现皮肤、黏膜黄染体征的比例较高,明显高于瘀血阻络型(P<0.05);瘀血阻络型及肝肾阴虚型患者出现肝掌、蜘蛛痣等慢性肝病体征的比例较高,明显高于湿热中阻型(P<0.05)。(3)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①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与生化学指标的关系:ALT、AST值水平高低次序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型ALT、AST水平明显高于瘀血阻络型及肝肾阴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及ALP在肝郁脾虚型及湿热中阻型患者中升高明显,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P<0.05)。湿热中阻型患者的TBil、DBil及TBA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型患者的TBil、DBil及TBA水平高于瘀血阻络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IgG在湿热中阻型患者中升高明显,与其余三组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水平在四组中的高低次序依次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在瘀血阻络型及肝肾阴虚型患者中明显降低,当与湿热中阻型患者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与自身抗体指标的关系:86例患者中,85例诊断Ⅰ型AIH,1例诊断IV型AIH,未见Ⅱ型及Ⅲ型AIH患者;四组不同中医证型比较,自身抗体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③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86例患者中60例行肝穿病理检查,肝郁脾虚型及湿热中阻型病理主要见汇管区中或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及中度界面性炎症,而瘀血阻络型及肝肾阴虚型病理主要见汇管区少或中量淋巴浆细胞浸润及轻度界面性炎症。仅1例湿热中阻型和1例肝肾阴虚型患者病理见玫瑰花结样变,所有病理均未见细胞穿入现象。结论:(1)自身免疫性肝炎好发于女性,以中年女性为主。(2)辨证肝郁脾虚型和湿热中阻型的AIH患者多伴有明显的临床不适症状,血清学指标可见转氨酶、胆红素及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病理可见明显淋巴浆细胞浸润及界面性炎症,提示此部分患者肝脏炎症反应明显,机体免疫状态亢进;辨证瘀血阻络型和肝肾阴虚型患者伴有明显的慢性肝病体征,血清学指标可见白蛋白明显降低,提示此部分患者肝脏贮备能力降低,应警惕是否处于肝硬化早期或已发展为肝硬化,及时积极处理。而AIH患者重要特点之一的自身抗体分布与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3)AIH患者的多项客观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密切,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规律化;在辨证治疗AIH的同时,应积极检测上述临床实验室指标,及时予以干预,以延缓疾病的进展。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 中医证型 客观指标 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3-17
  • 1.1 祖国医学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13-14
  • 1.1.1 中医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13-14
  • 1.1.1.1 病名概述13
  • 1.1.1.2 病因病机13
  • 1.1.1.3 辨证论治13-14
  • 1.2 现代医学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认识14-15
  • 1.2.1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理14
  • 1.2.1.1 遗传相关基因14
  • 1.2.1.2 自身抗原的出现14
  • 1.2.1.3 肝细胞损伤的免疫机理14
  • 1.2.2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14-15
  • 1.2.2.1 临床表现14
  • 1.2.2.2 实验室检查14-15
  • 1.2.2.2.1 生化指标14
  • 1.2.2.2.2 自身抗体14-15
  • 1.2.2.2.3 肝脏组织病理15
  • 1.2.3 治疗及预后15
  •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15-17
  • 1.3.1 激素结合疏肝健脾法15
  • 1.3.2 激素结合清热利湿法15-16
  • 1.3.3 激素结合活血化瘀法16
  • 1.3.4 激素结合滋补肝肾法16-17
  • 第二章 临床研究17-25
  • 2.1 研究对象17
  • 2.2 研究方法17-18
  • 2.2.1 诊断标准17
  • 2.2.1.1 西医诊断标准17
  • 2.2.1.2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分型17
  • 2.2.1.3 中医诊断标准17
  • 2.2.2 纳入标准17-18
  • 2.2.3 排除标准18
  • 2.3 观察项目18
  • 2.3.1 一般情况18
  • 2.3.2 实验室检查指标18
  • 2.4 数据统计18
  • 2.5 研究结果18-25
  • 2.5.1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基本情况18-20
  • 2.5.1.1 性别、年龄分布18-19
  • 2.5.1.2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情况19-20
  • 2.5.2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20
  • 2.5.3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常见症状、体征的关系20-21
  • 2.5.4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关系21-22
  • 2.5.4.1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与转氨酶的关系21
  • 2.5.4.2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与胆红素、胆汁酸代谢的关系21-22
  • 2.5.5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与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G的关系22
  • 2.5.6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自身抗体的关系22
  • 2.5.7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的关系22-25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25-29
  • 3.1 自身免疫性肝炎基本特征的探讨25
  • 3.2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特点25-29
  • 3.2.1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25-26
  • 3.2.2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关系26
  • 3.2.3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26-29
  • 结语29-31
  • 参考文献31-35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35-37
  • 致谢37-38
  • 附件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鸿,斯崇文,王勤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附一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1年02期

2 赵鸿,斯崇文;自身免疫性肝炎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11期

3 沈雪林;自身免疫性肝炎10例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23期

4 阚甸华,程晓秋;自身免疫性肝炎一例[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年01期

5 张春平;老年人自身免疫性肝炎[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2年06期

6 李超;中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7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年04期

7 赵凤娥,王炳元;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8 蔡中起,高凤金;自身免疫性肝炎[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年05期

9 管继如;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临床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10 戚务芳,蒋明;自身免疫性肝炎[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赵晓燕;张光华;;自身免疫性肝炎21例诊治分析[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艳波;戴颖;苏丽琴;;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汤雯;贾继东;;1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特点及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姚希贤;;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治疗[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5 向代军;闫惠平;夏晴;卢锋;陈德喜;赵艳;刘妍;冯霞;;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其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意义[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马雄;邱德凯;;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进展[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7 刘小玲;;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疗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王融冰;孙凤霞;江宇泳;刘军民;;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研究[A];2002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张芳;唐采白;刘金秀;;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邵凤珍;张俊富;崔丽安;刘文全;施伯安;赵远红;;自身免疫性肝炎新疗法的探讨[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 罗学宏;自身免疫性肝炎易误诊[N];湖南科技报;2007年

2 王振坤;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炎[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何为自身免疫性肝炎[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4 罗学宏;自身免疫性肺炎易被误诊[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加拿大卫生部网站;青少年用米诺环素或致药物性红斑狼疮和自身免疫性肝炎[N];中国医药报;2012年

6 郭利民  徐道振;重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误诊教训[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科文;中科大肝脏天然免疫研究获新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孙文兵;再说自身免疫性胰腺炎[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苏海燕;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的比较及遗传易感性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2 曹金;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研究及TNF-α拮抗剂治疗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3 戚楠;TAM受体敲除小鼠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炎[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4 赵文利;Th极化关键基因TBX21和TIM-1与甲/乙型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遗传关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5 艾国;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其功能性分子FGL2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浦仕彪;基于代谢组学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生物标志物筛查及中医药干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丽琳;MUM-1和CD138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5年

2 董魁;MSCs调控脾脏CD4~+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吴玮;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4 刘燕燕;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黎胜;基于循证医学中医诊治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证据分析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王岩;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特点分析[D];青岛大学;2009年

7 黄世江;自身免疫性肝炎24例临床特点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李建鸿;自身免疫性肝炎研究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孙韬;卢秉久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经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曾雅军;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36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36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1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