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病性类证候要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13 20:27

  本文关键词:病性类证候要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 证候要素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证候要素是否影响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中远期预后。方法入选274例CHF患者,提取中医证候要素,并采集患者年龄、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临床资料,随访5年内患者的生存状况,因心衰死亡为终点事件,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中医证候要素对终点事件的影响,行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274例CHF患者出现的病性类证候要素有12种,分别是气虚、血瘀、水停、痰阻、阴虚、阳虚、气滞、血虚、痰湿、痰热、热蕴和寒凝。5年生存率为70.7%,95%CI:65.21%~76.1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在调整了患者年龄、NYHA分级和LVEF等混杂因素的干扰后,气虚(HR=2.972,95%CI:15.15~5.829),血瘀(HR=2.036,95%CI:1.218~3.404),水停(HR=2.042,95%CI:1.278~3.260)和阳虚(HR=3.134,95%CI:1.962~5.005)4个证候要素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1)。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有气虚、血瘀、水停、阳虚患者的5年生存率(66.1%、64.3%、52.8%和35.5%)明显低于无气虚、血瘀、水停、阳虚患者的生存率(84.7%、80.2%、79.2%和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7、7.488、18.982、44.282,P=0.006、0.006、0.000、0.000)。结论 CHF患者的中远期预后差,出现气虚、血瘀、水停、阳虚等中医证候要素者预示着死亡风险的增加。
【作者单位】: 漯河市中医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疗系;召陵区人民医院;郾城区人民医院;舞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 证候要素 预后
【分类号】:R259
【正文快照】: grade and LVEF(P0.01).The Kaplan-Meier surve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66.1%,64.3%,52.8%and 35.5%)in the patients of qi deficiency,blood deficiency,retention of bodyfluid and yang deficiency were lower apparently than those without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斌;王永炎;吕爱平;郭蕾;王耘;;论证候要素与证候靶点应证组合辨证[J];中医杂志;2006年07期

2 王耘;张志斌;马健;;基于证候规范研究成果的证候要素提取与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吴秀艳;王天芳;陈建新;赵燕;于春光;李志更;西广成;王庆国;;基于关联度法的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相关性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9年05期

4 何伟;程淼;乔文彪;田丙坤;邢玉瑞;;证候要素及其演变规律研究方法探析[J];中医杂志;2013年11期

5 申春悌;陈炳为;沈春锋;;应用循证方法探索古文献高血压病的证候要素[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10期

6 李宇航;;谈“证候要素”与“方剂要素”[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2期

7 朱新冰;封继宏;周震;王强;刘恩顺;;229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河北中医;2009年02期

8 汤艳莉;王阶;;证候要素理论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年09期

9 孙燕;任廷革;王庆国;刘晓峰;张帆;汤尔群;;基于数据库技术的证候要素与“象”关联的挖掘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年07期

10 于丽丽;王天芳;徐雯洁;王智瑜;吕佳苍;苏惠萍;焦扬;张念;刘泉;陈宪海;苗建英;徐艳玲;王明航;王庆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炎;张启明;张志斌;;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提取[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秀艳;王天芳;陈建新;赵燕;于春光;李志更;西广成;王庆国;;基于关联度法的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相关性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天芳;袁世宏;;证候/证候要素研究的分类假说与方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志斌;王永炎;吕爱平;郭蕾;王耘;;论证候要素与证候靶点应证组合辨证[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志斌;王永炎;王志国;;辨识证候要素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于春光;王天芳;吴秀艳;赵燕;李志更;王庆国;;基于专家经验辩证的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候要素及相关症状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于丽丽;王天芳;徐雯洁;王智瑜;吕佳苍;苏惠萍;焦扬;张念;刘泉;陈宪海;苗建英;徐艳玲;王明航;王庆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沈淑华;黄宣;吕宾;连建伟;王坤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证型及证候要素的文献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3年

9 张启明;王永炎;张志斌;宋观礼;;外感病因中证候要素的提取[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天芳;吴秀艳;赵燕;于春光;李志更;徐雯洁;杜彩凤;李力;王智瑜;王庆国;;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于丽珊;证候要素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第二次协调会召开[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王阶 李军 姚魁武;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崔芳;为痴呆诊治找到中医方案[N];健康报;2013年

4 贾春华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以象为素 以素为候 以候为证[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然;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申子龙;糖尿病肾脏病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与基于PI3K/Akt/NF-κB通路“从风论治”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张磊;基于症状单元临床特征的证候要素诊断要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龚燕冰;运用统计学方法探索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的证候要素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5 史梅莹;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相关理化指标关系的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李卫红;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证候要素提取和应证组合规律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张鹏;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王佳佳;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龙子弋;基于证候要素的痴呆证候分型量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赵燕;基于多种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的抑郁症证候要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萌;基于文献研究胃溃疡证候要素分布组合及用药规律的探析[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2 宋瑞敏;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脾虚证在七种脾胃疾病中的证候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3 宋烨闻;冠心病PCI后早期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4 耿洪娇;失眠中医证候要素的临床调查与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5 高尔平;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中药汤剂对脑出血急性期的证候要素评分的影响[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任红;肝硬化患者HPA轴相关激素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及中药干预效果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钱刘兰;二阶证实性因子分析下高血压证候要素的提取[D];东南大学;2015年

8 刘路路;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睾酮及雌二醇水平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效果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张晓娜;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效果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侯帅颖;肝硬化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及中药干预效果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38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38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2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