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07-16 22:08

  本文关键词:身体哲学视域下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身体哲学 传统体育 养生思想


【摘要】:身体是人的存在之根本,立命之根基,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一切将无从谈起。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身体已从过去的“温饱型”转向“健康型”,物质需求也从基本生存上升为追求生活质量,就在人们尽情享受信息化时代的高端生活时,由于缺乏合理运动、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导致我们身体出现了“富贵病”、“文明病”等健康问题。甚至一些人为了追求完美形象,对身体进行“美容”、“修脚”等等,过于追求外在美和形体美忽略了健康美、心灵美,使身心二元结构的身体健康观在现代社会中愈发严重,这些身体问题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去关注身体健康,尤其注重身心的健康。然而,现在养生活动各式各样,特别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中国市场后,人们把眼光更多投向了新鲜、刺激的国外健身项目上,如瑜珈术、普拉提等等,这种盲目追求国外运动潮流,使我们民族特有的并且适合国人现代生活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被逐渐忽视。从古至今我国就非常重视养生,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更是注重身与心的统一,它强调良好的身体状态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运动过程中,追求身心和谐统一的境界。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身体哲学为路引,探究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以期以一种追根溯源、本立而道显的方式,使我们民族古老而又常新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在人类新世纪再度得以真正开显。研究认为:(1)身体哲学是一种以身体为本体的哲学,把自身当作世界的本原,透过身体看世界,从身体出发构建世界图式,主张身心统一,认为身体始终与外界环境和内心相协调、相融通的。(2)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以气一元论为指导思想,在运动过程中,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形神兼备、经络畅通。传统养生项目中的太极拳、武术、气功主张心神宜静,形体宜动,把身理与心理结合起来进行同步修炼,强调人的生命体机能的整体优化,力求达到人身与宇宙万物和谐共处的境界。(3)贵己重身是中国身体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强调“身体”是世界的本体,要学会“贵身”,懂得洁身自好、修身养心,保持身体的赤子状态。中国传统养生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以“贵己重身”为基点,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各种养生功法。(4)基于对身体的考察、剖析,身体哲学不断壮大发展,形成了道身与欲身、即身而道在、贵己重身、视身如物、身心统一的身体哲学基本观。身体哲学基本观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养生运动必然遵循其观点。所以,身体哲学也必然是养生运动的理论基础,进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养生思想,如气元学说、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内外兼修、经络畅通等等。同时,在这过程中也体现出了身体哲学与中国养生思想的内在逻辑联系,如即身而道在与天人合一、视身如物与气的运化、身心统一与形神兼修等。(5)身体哲学的“根身”与“亲在”是指导养生实践活动的方法论。同时,在养生运动实践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身体哲学的“根身”和“亲在”,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体悟、感悟到参悟是养生活动最基本的途径,通过对身体练习建立起身体的感性认识,最后达到参透人生的至高境界。(6)身体是人存在之根本,立命之根基,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一切将无从谈起。传统体育养生应从尊重“身体”、回归“身体”、关照“身体”三个方面来走向我们的身体,以实现身体健康这一内在价值。
【关键词】:中国身体哲学 传统体育 养生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前言11-25
  • 1.1 选题依据11-12
  • 1.2 选题意义12-13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实践意义12-13
  • 1.3 文献综述13-25
  • 1.3.1 关于身体哲学的研究13-17
  • 1.3.2 关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研究17-21
  • 1.3.3 身体哲学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相关研究21-25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5-26
  • 2.1 研究对象25
  • 2.2 研究方法25-26
  • 2.2.1 文献资料法25
  • 2.2.2 逻辑分析法25
  • 2.2.3 专家访谈法25-26
  • 3 结果与分析26-46
  • 3.1 身体哲学的基本观点26-30
  • 3.1.1“身体”的范畴26-27
  • 3.1.2 身体本体论27-28
  • 3.1.3 身心二分与身心统一28-30
  • 3.2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体系30-34
  • 3.2.1 气一元论30
  • 3.2.2 天人合一观30-31
  • 3.2.3 阴阳平衡观31-32
  • 3.2.4 五行生克观32-33
  • 3.2.5 形神兼修观33
  • 3.2.6 经络保健观33-34
  • 3.3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身体哲学视线34-43
  • 3.3.1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身体”溯源34-37
  • 3.3.2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身体”考察37-41
  • 3.3.3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身体”把握41-43
  • 3.4 走向身体—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观的当代启示43-46
  • 3.4.1 尊重“身体”43-44
  • 3.4.2 回归“身体”44-45
  • 3.4.3 关照“身体”45-46
  • 4 结论及建议46-48
  • 4.1 结论46-47
  • 4.2 建议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51-52
  • 致谢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礼文;苏转平;;从中医学视角解析中国传统体育的特征[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万义;白晋湘;;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悖谬与重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崔乐泉;;从冲突走向融合——近代中国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历史审视[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孙葆丽;张梦佳;;从差异走向融合——论中国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体育关系之变迁[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颜下里;;中国传统体育的现代发展道路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3年

5 张铁民;陈刚;;论2008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传统体育的相互影响[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成静;东方和西方,,谁发现了谁?[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玲;身体哲学视域下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许红霞;论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之;全民健身视野下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社会契合[D];武汉体育学院;2015年

4 钱红军;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体育健身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周林;从“脚斗士”运动的演变进程试析中国传统体育的现代化[D];延边大学;2012年

6 尹小光;中国传统体育性质与西方体育性质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7 刘小兵;论现代奥林匹克与中国传统体育伦理的冲突和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权海鹏;试论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在竞技体育中的现代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0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50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e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