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方证相应中的象思维

发布时间:2017-07-18 16:26

  本文关键词:方证相应中的象思维


  更多相关文章: 方证相应 思维方法


【摘要】:方证相应是指方药与病证之间一一对应,方随证立,方和证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对应关系。象,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广泛应用到中医学中。象思维无论在方证相应的雏形阶段,还是方证相应的成熟阶段,乃至后世医家对方证相应的继承和发展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方证相应是临床取效的关键,而在方证相应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都不能脱离象思维。掌握方证相应中的象思维,对启迪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很大帮助。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方证相应 思维方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473597;8163010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52093)
【分类号】:R22
【正文快照】: 相应即相互应和、契合之意。方证相应是指方药与病证之间一一对应,方随证立,方和证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对应关系[1]。方证相应是组成方剂的原则,更是临床取效的前提。象,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首见于《周易·系辞传》。象思维最早是由王树人先生[2]提出来的,后逐渐被学术界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永峗;黄煌;;方证研究的基本问题[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2 英洪友;张凌凌;朱邦贤;;关于方证研究的思考[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年10期

3 熊兴江;王阶;王师菡;何庆勇;汤艳莉;付莹坤;;方证对应理论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12期

4 刘丽梅;王瑞海;陈琳;柏冬;牛燕梅;;方证现代研究中的有关概念浅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12期

5 张业;谢鸣;;中医方证关系研究的新思考[J];中医杂志;2011年03期

6 刘凌云;谭胜国;黄仁伦;;方证相应思想对拓展临床诊疗思维的意义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1年03期

7 杨江萍;谢鸣;;“方证关系论”辨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戴红;赵厚睿;;方证学研究命题的相关术语辨析[J];中医学报;2012年09期

9 管仕伟;陈雪功;董昌武;周雪梅;王建青;张红梅;;从历史文化背景探讨方证内涵演变[J];中医杂志;2013年08期

10 林坚;试论中医学方证相应观[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付;;经方药症方证[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司富春;;方证研究的意义和方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业;;关于中医方证关系研究的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龚新全;;结合临床谈谈方证对应[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方证对应的诊断学基础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聂惠民;;方证相应论系列研究——从苓桂剂方证研究论述[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严石林;陈为;赵琼;于宏波;鲁法庭;;方证辨证临床运用评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贾春华;;方证相应研究[A];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2009年

8 秦忠;;方证对应的诊断学基础研究[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方证对应的诊断学基础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阶;张兰凤;王永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王阶;熊兴江;何庆勇;王师菡;;方证对应内涵及原则探讨[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海霞;专家认为:中医方证研究应注重成果转化[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主任 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冯学功;方证对应彰显疗效[N];健康报;2013年

3 记者 海霞;加强方证研究寻找中医创新突破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贾春华 王永炎;“方证论治系统”理论框架[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湖北中医学院 赵厚睿;方证辨证≠方证对应[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熊兴江;辨方证不同于辨证[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7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张文选;辨方证是高层次的辨证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8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冯世纶;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9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鲍艳举 花宝金;避免误区 方证对应才能更有效[N];健康报;2013年

10 王 付;药症可变性与方证不变性[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燕清;老年性痴呆同病异证方证相应的生物学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窦志芳;基于五苓散“方证相应”研究的津液代谢藏象学基础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王师菡;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模式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及生物学基础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4 孙晓伟;不稳定性心绞痛方证对应及证候动态变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李童;痛经方证相应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林素琴;台湾医家朱木通学术思想和方证辨证临床经验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孛立甲;利用MYSQL数据库探讨相关眼底病方证沿革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王涛;基于医案统计分析的六味地黄丸(汤)及其类方证治分类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徐俊峰;缺血性中风证候组合规律及方证相应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亮;基于方证对应理论的《温病条辨》风温方证的量化分析初探[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谢得慧;从气的开阖消长探讨经方辨治常见消化道症状的规律[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朱梦龙;眩晕方证辨证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吕永峗;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现代方证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5 吴依娜;祛痰法中方证关系的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韩佩玉;“症—证”关联的方证判别规则及模式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熊兴江;方证对应理论及其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中的运用[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8 李认书;“方证相应”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朱金妹;原发性高血压方证对应的临床调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邹圣容;基于方证的症状与证素关系的量化分析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8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58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e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