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宝宝调理脾胃中药_调理脾胃的食物_调理脾胃的中药

发布时间:2016-06-12 19:16

  本文关键词:调理脾胃的中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调理脾胃的中药。常用中药有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大枣、蜂蜜、黄芪、山药、党参、薏米、白扁豆等。

  中医脾胃病与西医的脾胃病有什么不同?西医脾是脾胃是胃,胃是一个消化器官,盛装食物、分泌胃液;而脾则是内分泌和免疫器官,负责清理死亡的红细胞等,而中医的脾胃相当于西医的整个消化系统。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

  所谓后天,是指人出生以后的整个生命过程,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生成气血、津液,供给人体营养,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西医的脾胃是一个具体的位置,而中医的脾胃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脾胃不和,是什么意思?按照西医的说法,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有症状如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便秘或大便溏稀等,从中医则是说,管运化的脾和管收藏胃的功能不协调,可以因外感寒邪、过食生冷,或热邪所侵,恣食厚味、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等引起,可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不适,甚至湿疹、过敏等全身问题也与脾胃不和有关。

  冬病夏治适合脾胃病吗?是的,非常适合,尤其是证见虚寒者。

    调理脾胃的中药

  常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于脾胃来说有两个层面需要重视:

  1.春夏阳气生发,腠理疏松,阳气易外散发泄,出汗多,易伤津,所以应注意固护脾胃之阳气,减少出汗,避免阳随液脱;2.在临床医疗中,充分利用春夏阳气升发的时机,针对虚寒的脾胃病患者,应用健脾补阳药物进行治疗,冬病夏治,可增强体质,防止或减轻寒冷季节发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是溃疡病、慢性胃炎等寒冷时病情加重的病人,通过根治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和中医健脾、去腐生肌的治疗,对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调理脾胃须除湿盛夏时节,气温高、湿度大,进入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

  长夏五行属土,与脾脏相应,而脾最恶湿喜燥,所以长夏脾胃病患者比较多,此时的脾胃病往往因湿邪困阻而发生,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腹泻等。

  脾的运化功能还包括运化水湿,故脾还与水液代谢有关。

  高温高湿的环境使胃脾功能抑制,胃腺分泌减少,而出汗增多,却需要大量饮水来补充,饮水会稀释胃液。

  暑热之邪常与湿邪相兼为患,即所谓的暑多挟湿,暑天感冒、中暑等疾病,往往是湿与热的症状同时存在。

  夏季的湿邪,除来自气候环境潮湿外,还可来自饮食,因为人们在夏季有贪凉饮冷的倾向,中医学认为,夏天的寒凉饮食,,特别是冰冻的冷饮,会产生寒湿之邪而导致暑湿兼寒的病证,所谓脾病起于长夏。

  在调理脾胃病的时候一定要关注除湿,把健脾除湿一起使用效果会很好,典型方剂为藿香正气汤。

  急症也能看中医人们通常认为,急症要看西医治标,慢性病才找中医治本,实际上在脾胃病方面,中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急性腹泻为例,西医常用抗生素和止泻药,如果是痢疾、食物中毒等有感染因素的情况下没问题,如果是贪凉、饮食不节导致的非感染性、单纯腹泻,西医治疗就容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除上述介绍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调理脾胃的中药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忌暴饮暴食。

    二、改变饮食习惯: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三、积极食疗和按摩保健: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上面就是关于调理脾胃的中药的介绍。

    相关阅读:疏肝理气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  调节内分泌的中药


  本文关键词:调理脾胃的中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6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6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0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