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局部透刺为主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7-07-29 09:32

  本文关键词:局部透刺为主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局部透刺 局部围刺 慢性湿疹 针刺


【摘要】:目的通过局部透刺为主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的临床观察,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一种疗效确切的针刺方法。方法1.分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局限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治疗方案观察组取穴:皮损局部阿是穴,头颈部湿疹加风池、百会、大椎;后背部湿疹加脾俞、膈俞、肝俞;胸腹部湿疹加膻中、中脘;上肢湿疹加曲池、内关、合谷;下肢湿疹加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操作:皮肤常规消毒后,在皮损一侧边缘,以15。角刺入,再在皮下组织层向对侧透刺,针尖要穿过皮损中心至对侧皮损边缘。如皮损直径大于10cm,则在对侧皮损边缘行反方向透刺,使两针尖相对。在皮损边缘每隔2cm刺1针,上述诸针得气后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皮损所在肢体或躯干部穴位采用常规针刺,刺入0.5到1寸,得气后,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3次,一共4周。对照组取穴:同观察组操作:皮肤常规消毒后,在皮损周围以15。角向皮损中心进针,刺入皮下0.5到1寸,每隔2cm刺1针,并在皮损中心直刺1针,约刺入0.2到0.3寸,上述诸针得气后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皮损所在肢体或躯干部穴位操作同观察组,每次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3次,一共4周。3.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EASI评分:第0周最后1天、第1周每次治疗后、第2周、第3周、第4周、第6周、第8周最后一天。VAS评分:观察时点同EASI评分。EPQOLS评分:第0周、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最后1天。4.疗效评价指标及安全性评价主要疗效评价指标:EASI评分、VAS评分次要疗效评价指标:EPQOLS评分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表在治疗期间记录EASI评分、VAS评分及EPQOLS评分变化以评估疗效,填写安全性评价表进行针刺治疗安全性评价,治疗后通过随访了解病情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经卡方检验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EASI评分、VAS评分、EPQOLS评分经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提示没有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 EASI评分(1)两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前、治疗4周后EASI评分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组间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4周后EASI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根据EASI评分治疗前后变化进行疗效判定,观察组EASI愈显率(41.38%)、总有效率(79.31%),对照组EASI愈显率(36.67%)、总有效率(76.67%),两组间总有效率及愈显率对比经秩和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VAS评分(1)两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前、治疗4周后VAS评分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组间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后VAS评分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VAS评分观察组痊愈率(20.69%)愈显率(51.72%)、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痊愈率(6.67%)愈显率(30%)、总有效率(90%),均获得疗效,两组间痊愈率、及愈显率对比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O.05。4. EPQOLS评分(1)两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前、治疗4周后EPQOLS总评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评分有差异,均取得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生理维度、心理维度较社会维度评分变化更为明显。5.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针刺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6.复发率:分别对比两组2周、4周后复发率,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提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局部透刺与局部围刺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疗效确切。两种针刺方法在改善湿疹皮损方面疗效基本相当,局部透刺法前2周止痒起效快且止痒效果更加显著。2.两种针刺方法均能改善湿疹患者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维度两方面更为显著。3.局部透刺较局部围刺可明显降低湿疹的复发率。4.两种针刺方法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均安全可靠。
【关键词】:局部透刺 局部围刺 慢性湿疹 针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7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3
  • 英文缩略词13-14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4-31
  • 1 中医对于湿疹的认识14-23
  • 1.1 湿疹的概念14-15
  • 1.2 病因病机15-17
  • 1.3 针灸治疗17-22
  • 1.4 小结22-23
  • 2 西医对于湿疹的认识23-28
  • 2.1 湿疹的概念23-24
  • 2.2 流行病学研究24
  • 2.3 发病因素及发病机制24-26
  • 2.4 治疗26-27
  • 2.5 小结27-28
  • 参考文献28-31
  • 前言31-32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2-48
  • 1 研究对象32-33
  • 1.1 受试者来源32
  • 1.2 诊断标准32
  • 1.3 纳入标准32
  • 1.4 排除标准32-33
  • 1.5 剔除标准33
  • 1.6 脱落标准33
  • 2 治疗方法33-34
  • 3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34-35
  • 3.1 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评分34-35
  • 3.2 瘙痒的直观模拟标尺法35
  • 3.3 慢性湿疹中医生活质量量表35
  • 3.4 观察时点35
  • 4 安全性评价35-36
  • 4.1 不良反应及耐受性观察35-36
  • 4.2 针刺异常情况36
  • 4.3 随访36
  • 5 疗效判定标准36-37
  • 5.1 主要疗效评价标准36-37
  • 5.2 次要疗效评价标准37
  • 6 观察结果37-42
  • 6.1 两组治疗前基线期比较37-38
  • 6.2 两组治疗后EASI、VAS、EPQOLS评分比较38-41
  • 6.3 安全性评价观察结果41
  • 6.4 复发率评定41-42
  • 7 讨论42-48
  • 7.1 选题目的及意义42-43
  • 7.2 观察指标的选择43
  • 7.3 腧穴的选择43-44
  • 7.4 针刺方法的选择44-45
  • 7.5 针刺深度的选择45-46
  • 7.6 结果分析46-48
  • 结语48-49
  • 结论48
  • 展望与不足48-49
  • 参考文献49-50
  • 附录50-58
  • 致谢58-59
  • 个人简介59-60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路洲;透刺法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2 赵艳;透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6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郭t@;杨国峰;;太阳透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1期

4 胡宝凤;透刺法治疗面瘫56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年04期

5 李素仁;扇形透刺法治疗面瘫[J];四川中医;2001年11期

6 吕美珍;杨兆刚教授应用“透刺法”临证举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年04期

7 梁炜;透刺法配合推拿治疗面瘫36例[J];新疆中医药;2002年06期

8 孙斌;透刺法浅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05期

9 齐慧萍;储浩然;李佩芳;;透刺法治疗中风述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12期

10 吕美珍;;杨兆刚教授应用“透刺法”临证举隅[J];中外医疗;2008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柏成;;长针透刺法的应用探讨[A];中国针灸学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王海桥;;东氏透刺法治疗脑出血案[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3 刁利红;张大志;张园园;陈燕;刘辉;;透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陶晓雁;毛湄;杨金亮;张才纯;林栋;周新平;韩景波;;透刺法治疗青少年近视74例(143只患眼)临床观察[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5 辛艳;苏娟萍;;透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6 郑晓辉;郑春坡;;电针牵正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7例[A];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欧阳泠星;潘朝霞;吴远华;吴邦启;朱广旗;;醒脑阴阳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患者3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探讨[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江钢辉;王孔志;赵丽;;透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毕巧莲;;特色透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03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朱广旗;胡蓉;吴远华;仲秀艳;;醒脑阴阳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香君;标本理论指导透刺法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桑鹏;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脑保护机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林锦长;透刺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杰;局部透刺为主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兰惠羽;透刺三阳经穴治疗面瘫恢复期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金芝勋;“透刺经筋法”治疗面瘫的文献及临床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4 凌丽;中风早期穴位透刺预防瘫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王孔治;透刺法治疗顽固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张智忠;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琚小芳;头穴透刺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孙海莲;项针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王寅;透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何晓华;透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与机理探讨[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588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88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8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