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历代医家对手足口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7-08-01 19:14

  本文关键词:历代医家对手足口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更多相关文章: 手足口病 “胎毒” 脾胃 经络理论


【摘要】:先秦两汉至隋唐时期的医家认为手足口病与心密切相关,正气不足、气候反常与骤变、感受温邪、戾气,经脉瘀阻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宋金元时期医家对温病、疮疹等发病的病位及特点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将先天因素"胎毒"纳入发病的重要病因,并指出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认为内有血热,再加上外感风热,兼有寒、暑、湿之气,或时邪疫毒等,内外因素共同影响,导致本病的发生。明清时期的文献指出本病病位在于脾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感受温热、湿热之邪气,或脏腑积热而致,并把经络理论与情志因素纳入其中。此时期对本病的发病特点、证候症状以及注意事项等有了具体的认识,为后来学者留下了参考依据。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小儿的身体素质,均衡饮食,少食肥甘厚腻之品,切忌暴饮暴食,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其次,做好本病的预防工作。
【作者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海阳市中医院;
【关键词】手足口病 “胎毒” 脾胃 经络理论
【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9Z00203)
【分类号】:R272
【正文快照】: 本文引用:齐玉立,孔长征,曹宏,等.历代医家对手足口病病因病机的认识[J].河南中医,2017,37(4):636-637.古代医籍中无手足口病之病名,从本病的传染性、流行性和严重性的特点来分析,应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古代医籍中对于本病相关的病因病机有着大量的记载,对了解本病具有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冉冉;周志虹;;古代文献中口疮的中医病机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年12期

2 安钢;;用温病理论浅析手足口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6期

3 国华;;中医对胎病的认识和分类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7期

4 朱云;;《和剂局方》甘露饮治疗口疮浅议[J];山西中医;2011年03期

5 袁海涛;;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现状[J];江西中医药;2009年03期

6 卓廉士,杨国汉;孙思邈对急症的认识和处治[J];中国中医急症;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玉立;孔长征;曹宏;张桂菊;;历代医家对手足口病病因病机的认识[J];河南中医;2017年04期

2 秦自行;闫永彬;豆子莹;;泻黄导赤散加减治疗小儿心脾积热型口疮验案举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年06期

3 赵新芳;甘霞;蔡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6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6年06期

4 付琳;高玮伟;;“滋阴降火”法治疗经前期口腔溃疡应用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6年13期

5 王军梅;;甘露饮加减对湿热困脾证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和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5年12期

6 魏超;魏盈盈;邹圣强;;中医和院前急救关系浅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年01期

7 张嘉玲;王雪姣;李求实;;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4年05期

8 李艳华;郑辉;;中药内外合用治疗手足口病发热235例[J];现代中医药;2011年04期

9 付宏;陈其芬;;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手足口病34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05期

10 郑辉;李艳华;;清热灌肠液治疗手足口病发热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雅君;;“治从中焦”在口腔溃疡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孙晓虹;薛飞;;手足口病中医理论溯源[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06期

3 杨华升;杨薇;李娜;田一梅;张佳莹;李秀惠;;手足口病的中医学病因特点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0年06期

4 王丽杰;董宇翔;;甲型H1N1流感的温病学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0年02期

5 王剑;金国强;;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思路[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1期

6 庞秀花;周耀庭;;温病的辨证技巧[J];北京中医;2007年12期

7 龚人爱;;银翘导赤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76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5期

8 张敏涛;;清热泻脾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0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7年05期

9 吴继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7期

10 赵小青;罗云坚;邓芳柏;;口疮的中医认识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良月;;经络的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3年02期

2 俞鼎芬;;《经络图解》评述[J];福建中医药;1989年02期

3 姜丽萍;;千古之谜:人体到底有无经络[J];精品(健康);2007年05期

4 鲁卫;;祝总骧谈“312”经络锻炼法(三)[J];长寿;2009年01期

5 ;Q&a[J];养生大世界(B版);2010年01期

6 岳明;;经络之谜[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2年09期

7 祝总骧;中老年人的保健与经络锻炼(一)[J];健康;1994年07期

8 张向真;了解经络 主宰健康[J];中国气功;2000年07期

9 沈志生;《内经》经络体系的再认识[J];中国针灸;2000年04期

10 鲍新民;经络生物膜假说[J];中国气功科学;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振华;符文彬;刘建华;;《内经》经络诊察体系及临床应用[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马铁明;任路;;对经络和经络学说概念的认识[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周逸平;胡玲;汪克明;吴子建;;经络理论研究的重大战略与经络与脑相关研究思路[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赵利华;庞文斌;;从宇宙观到经络之思考[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5 常西廊;;开刀与接经络[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6 柳百智;;对经络的认识[A];全国第九次针刀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姜晓华;;经络深层疏导浅析[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维波;;砭戒指经络保健法[A];第二届全国砭石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蓝现峰;;经络养生美容疗法[A];首届中国中医药美容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李树德;;经络理论新探[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冯雪;经络之谜破解了吗[N];北京科技报;2007年

2 北京科技大学 瞿文吉;经络科学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湖北中医药大学 王华;经络理论研究四方向[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4 方舟子 留美学者,生物化学博士;经络究竟是什么?[N];经济观察报;2007年

5 张克镇;从实体到空间[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记者 秦秋;经络信号容积传输学说引关注[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7 美国纽约太平洋中医学院 叶菲姆;经络诊察法让我重识经络[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8 王 敬;经络是怎样被中国人发现的?[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张维波 黄涛;两类古典经络及其与针灸的关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医院 吕金山;针灸应遵循何种经络理论模式[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丕闻;经络刮疗对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与实验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李素云;明清西医东渐背景下经络理论的解读[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3 马晓彤;脏腑经络系统相关规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刘东明;“根、溜、注、入”理论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王军;人体四肢经穴筋膜基础的医学影像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6 殷振瑾;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生理功能的《内经》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强;具有自标定功能的经络检测仪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昆仑;经络段伏针长“线”灌注疗法联合中药治疗成人Still病经验总结[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严睿;多通道经络定位方法研究及在经络可视化系统中的应用[D];福州大学;2013年

4 李春艳;经络相关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和投射特性[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孙鹏程;肺癌M.E.A.D.辅助诊断与经络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魏琴;《黄帝内经》经络病症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马晓蕾;基于生物体特性的经络可视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龚燕燕;关于经络电信号特征提取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林睿爽;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经络值特点及中医体质类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杨叶梅;基于磁定位系统的经络数据高速采集[D];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05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605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e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