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0:23

  本文关键词: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恶性肿瘤术后 局部寒证 粘连性肠梗阻 穴位贴敷 中药外敷


【摘要】:[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恶性肿瘤病人腹部手术后由于手术范围较大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增高,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目前针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肿瘤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此时手术难度较大,且手术时容易导致肠管损伤,再次发生肠梗阻的概率明显升高,同时考虑到肿瘤术后患者体质和恢复均较一般患者差,故保守治疗应用更为广泛。保守治疗包括西医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西医治疗包括常规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感染等,以及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有限,治疗时间较长,恢复慢;中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较好疗效,由于肠梗阻患者进食困难,内服汤剂往往会增加患者胃肠负担,部分病人不能耐受,前期临床研究发现中药贴敷对于治疗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但多数医家在治疗用药时多采用全身辨证治疗的方法,缺少局部辨证治疗的研究。导师在前期临床治疗中发现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局部辨证多为“寒证”,采用“温阳散寒,行气通腑”的治疗原则,应用白创“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临床上成功治愈多例恶性肿瘤术后局部辨证为“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研究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评价“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辨证为“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类患者提供一个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以便进一步临床推广,提高术后快速康复率。[研究方法]:本课题包括文献综述及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包括中医综述及西医综述,主要对肠梗阻(包括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进行综述;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多中心的临床设计方案,选择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0例,进行“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其中5例患者中途脱失,余45例患者完成治疗并纳入统计分析,对治疗前后的立位腹平片进行对比,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局部“寒证”肠梗阻的中医症状积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同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价“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①总体疗效评价:根据肠梗阻疗效判定标准对纳入统计的4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肠梗阻症状、体征、立位腹平片情况进行评价并判定疗效,经统计治疗后完全缓解10例(22.2%),显效17例(37.8%),有效13例(28.9%),无效5例(11.1%),总有效率为88.9%,大于西医常规治疗的有效率60-70%,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医常规治疗。②肠道功能恢复疗效评价:对纳入统计的4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经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的排气次数、排便次数、肠鸣音次数、胃液引流量、呕吐量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对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③局部“寒证”肠梗阻中医症状疗效评价:对纳入统计的45例病人的局部“寒证”肠梗阻中医症状积分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完全缓解14例(31.1%),显效14例(31.1%),有效11例(24.5%),无效6例(13.3%),总有效率为86.7%,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对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肠梗阻的中医症状改善疗效显著。④局部“寒证”肠梗阻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对纳入统计的45例病人治疗前后局部“寒证”肠梗阻的中医症状积分进行比较,包括腹胀、腹部发凉、腹痛、肠鸣、恶性欲吐、排气排便减少症状治疗前后积分比较,经卡方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对局部“寒证”肠梗阻的腹胀、腹部发凉、腹痛、肠鸣、恶性欲吐、排气排便减少的中医症状有明显改善。⑤卡氏评分比较:对纳入统计的4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进行统计,比较P=0.47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对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体力状况无明显改善。⑥安全性评价: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离子水平、心电图水平的严重异常,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对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⑦随访:疗程结束后1月随访,随访的45例病人中15例有效的病人疗程结束后继续用药7-14天以巩固疗效;有效的40例病人中2例病人梗阻复发,复发率为5%,1例因后期全身化疗导致,1例因饮食不节导致;无效的5例病人1月后1例不全性梗阻病人好转,另外4例完全性梗阻病人仍有不同程度的梗阻,考虑与入组前梗阻病程较长及完全性梗阻程度较重有关。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对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远期疗效较好。[研究结论]:“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是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肠梗阻症状、体征、立位腹平片情况及局部“寒证”肠梗阻中医症状,且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因此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恶性肿瘤术后 局部寒证 粘连性肠梗阻 穴位贴敷 中药外敷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3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符号说明11-12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2-52
  • 综述一:现代医学对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认识12-33
  • 1、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流行病学研究12-13
  • 2、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3-17
  • 3、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7-18
  • 4、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鉴别诊断18-21
  • 5、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21-22
  • 6、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西医治疗进展22-27
  • 7、总结27-29
  • 参考文献29-33
  • 综述二、祖国医学对肠梗阻的认识33-52
  • 1、祖国医学对恶性肿瘤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33-35
  • 2、祖国医学对肠梗阻的认识35-37
  • 3、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辨证分析与治则37-40
  • 4、中医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进展40-47
  • 5、总结47-49
  • 参考文献49-52
  • 前言52-54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54-80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54-62
  • 1、临床资料54-55
  • 2、研究方法与内容55-62
  • 临床研究结果62-70
  • 1、一般资料62-64
  • 2、统计结果64-70
  • 小结70-71
  • 讨论71-80
  • 1、研究结果分析71-74
  • 2、病因病机及辨证分析74-75
  • 3、“温阳行气通腑方”的用药分析75-78
  • 4、中医外治法的选择78-80
  • 结语80-81
  • 结论80
  • 创新点80
  • 存在问题与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3
  • 附录83-85
  • 致谢85-86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86-87
  • 个人简历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森,王乐;粘连缓解汤为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12期

2 伦令祝,王金生,易学华;粘连性肠梗阻118例的预防和治疗[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陈鲤萍;音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9例报告[J];宜春医专学报;2000年02期

4 徐耀;粘连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12期

5 陈育忠,林少辉,张元豪;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86例[J];新中医;2001年10期

6 王玉虎;粘连性肠梗阻48例诊治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1年12期

7 禄琼珍,杨昭娣;参藤桃红汤配合常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1年10期

8 马青平,卓么加;粘连性肠梗阻30例治疗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1年02期

9 刘海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J];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09期

10 李鹰,纪广仁;粘连性肠梗阻36例临床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万乐;;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2 翁伟建;李玉民;贾宝全;杨裕忠;刘德亮;司建荣;;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微创综合治疗118例探讨[A];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志;朱武;;粘连性肠梗阻的防治探讨[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徐华;;小儿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体会[A];中国西南地区第九届小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春荣;姜宁;程永刚;;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A];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曾贱庚;;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56例[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牛清芳;尹军;李生平;古小六;;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12例临床观察[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秦鸣放;;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案的临床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与基础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病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3年

9 王春荣;王红军;;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附96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与基础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病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周振理;;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交流大会暨胆道胰腺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明昌;治粘连性肠梗阻力[N];民族医药报;2005年

2 王静;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詹建;用中药可防治粘连性肠梗阻[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晓敏;中医论治粘连性肠梗阻[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5 内蒙古 丛日常 王金山;蒙医治疗粘性肠梗阻36例[N];民族医药报;2002年

6 王华;中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验案[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洋侨;电针对大鼠粘连性肠梗阻小肠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吴健文;针刺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小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王震宇;三阶段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方案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婷;大蒜硝黄组方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马田田;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范学刚;生长抑素芒硝大黄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王毛毛;中药外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局部“寒证”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田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尹秦峰;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刘明;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刘涛;中医三联疗法在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张朋飞;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田国伟;甘露醇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4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624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e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