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加载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摘要】: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一直是难以攻克的堡垒。虽然西医在治疗CHF上取得一定成绩,近年来国内外指南一致提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改善预后~[1]。但以现有的西医常规治疗,心衰患者病情仍不可避免的进入到“恶化-入院-好转-出院-再恶化”不良周期~[2],同时又会出现CHF相关
【作者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中医药 慢性心力衰竭 研究进展
【分类号】:R259
【正文快照】: The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SHAO Zhencan1,DAI Xiaohua21.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Anhui Hefei 230031,China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霞;赵兴胜;徐峰;付二团;贺文帅;苏布道;马之嘉;;内蒙古自治区医院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2 张清友;叶青;杜军保;立万镇;;纽约大学儿科心力衰竭指数在小儿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3 吴永娟;;慢性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施仲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仍然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5 马依彤;李霞;王朝霞;;1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贫血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6 曾潮峰;;肌氨肽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刘艳萍;张伟峰;魏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次入院的原因探讨[A];河南省护理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8 刘玉辉;;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9 胡英花;杨志敏;王艳杰;钱海燕;;慢性心力衰竭发作频率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杨小芳;施小青;;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春生;治慢性心力衰竭方[N];民族医药报;2003年
2 朱荻;倍他乐克安全有效[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3 莎吉丹·斯拉木 热比亚·阿不里米提;维吾尔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6例疗效报告[N];民族医药报;2007年
4 胡大一;慢性心衰的干预基地应建在社区[N];健康报;2004年
5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周宁人;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存活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李军;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鉴别[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8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 彭锋;对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调查与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夏洪平 张步升 张楠;抗凝治疗使早期心衰患者受益[N];健康报;2005年
10 刘彦兵;慢性心力衰竭有合并症者的药物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凤霞;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运动同步性及其临床应用[D];武汉大学;2013年
2 张锋莉;邵荣世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张叶祥;周宜轩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学术思想总结及临床继承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侯丽娜;慢性心力衰竭尿液蛋白标记物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5 朱秋玲;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的慢性心力衰竭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杜智勇;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7 吴晓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动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姚耿圳;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刘尊齐;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伊t,
本文编号:630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63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