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穴位埋线法治疗胃肠湿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07:18

  本文关键词:穴位埋线法治疗胃肠湿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穴位埋线 胃肠湿热型 慢性荨麻疹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运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胃肠湿热型慢性荨麻疹,并设西药对照组作临床观察比较,观察穴位埋线法治疗胃肠湿热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取两组穴位,第1组:肺俞(双)、膈俞(双)、脾俞(双)、胃俞(双),第2组: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血海(双),两组穴位交替进行,每周埋线一次,4次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一周。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次10mg(1片),每日1次,睡前服用,4周为1疗程,疗程间停药一周。共计2个疗程,疗程结束对治疗结果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第一疗程结束两组间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高于治疗组;第二疗程结束两组间近期(第二疗程结束)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疗程结束两组间远期(第二疗程结束后两个月)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第一疗程结束对照组疗效优于治疗组,第二疗程结束近期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第二疗程结束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体征积分比较、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项症状体征积分、症状体征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胃肠湿热型慢性荨麻疹的症状体征;治疗后两组间单个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胃肠湿热型慢性荨麻疹的症状体征上疗效无差异。(3)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胃肠湿热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疗效无差异。(4)治疗观察期间及疗程结束,治疗组1例出现皮下结节,经按揉热敷后结节吸收;对照组2例出现轻微头晕、恶心、口干的症状,程度较轻可以耐受,经处理无不良后果。结论(1)穴位埋线法与西药均能改善胃肠湿热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2)西药治疗快速起效,早期疗效优于穴位埋线法;(3)穴位埋线法起效较慢,但疗效稳定,远期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关键词】:穴位埋线 胃肠湿热型 慢性荨麻疹 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7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中英文缩写对照11-12
  • 前言12-14
  • 资料与方法14-22
  • 1 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14
  • 2 病例纳入标准14
  • 3 病例排除标准14-15
  • 4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15
  • 5 入选病例数和来源15
  • 6 分组15-16
  • 7 基本资料16-18
  • 8 治疗方法18-20
  • 9 观察指标与方法20-21
  • 10 疗效标准21
  • 11 数据处理21-22
  • 研究结果22-30
  • 1 治疗前后单项症状体征积分比较22-25
  • 2 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25-26
  • 3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26-27
  • 4 两组治疗后疗效评定27-29
  • 5 患者安全性观测29-30
  • 讨论30-38
  • 1 祖国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30-32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32-33
  • 3 穴位埋线治疗胃肠湿热型慢性荨麻疹理论依据33-35
  • 4 穴位埋线深度的体会35-36
  • 5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分析36-38
  • 结论38-39
  • 问题及展望39-40
  • 参考文献40-42
  • 文献综述42-55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跃民;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孙仁山,刘荣卿;自身免疫与慢性荨麻疹[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3期

3 张新华,刘忠义,任渝江,田荣春;“三联药”治疗慢性荨麻疹91例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0年04期

4 杨文彪,林建才,蒋卫民,李健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慢性荨麻疹关系探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年02期

5 刘文松;“五联”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10例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02年01期

6 林自华,吕中法,金永南,王平;卡介苗素治疗42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史萍,宁利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3年06期

8 黄劲磐,李仪芳,李青;咪唑斯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9 许建新;慢性荨麻疹98例病因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3年04期

10 查德彪;染发引起慢性荨麻疹四例报道[J];中国厂矿医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凯;沙海松;;慢性荨麻疹及合并危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赵炳南学术思想研讨会、全国皮肤科中医外治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2 吴积华;王会丽;;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3 熊心猜;丁小洁;邓利丽;陈燕;徐国林;;依匹斯汀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吕静;;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相关性[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5 吴之伍;;荨麻疹Ⅰ号冲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陈建德;;康肤丽尔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高以红;羊剑秋;孙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何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临床疗效观察[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俞庆福;徐文斌;;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荨麻疹复发[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卫风蕾;孙枫;叶秋月;;卡舒宁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42例临床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黄春燕 郑纯胜 记者 李水根;学会与慢性荨麻疹“和平共处”[N];健康报;2012年

2 湖南省脑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莫征波;慢性荨麻疹为何久治不愈?[N];大众卫生报;2002年

3 李典斌;同息通治疗慢性荨麻疹[N];医药经济报;2005年

4 江春;慢性荨麻疹?原来是蛔虫作怪![N];医药经济报;2007年

5 李尤佳 戴秀娟;赶走“惹人心烦”的慢性荨麻疹[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李尤佳;四问慢性荨麻疹[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皮肤科专家陈丽接听热线整理;如何预防治疗慢性荨麻疹[N];家庭医生报;2005年

8 主任医师 张黎达;慢性荨麻疹中医治疗有好方法吗[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9 吴一福;脱敏组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戴秀娟 李尤佳;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石春蕊;非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循证研究及兰州地区发病相关因素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2 马一平;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和临床特征调查及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嗜碱性粒细胞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3 唐慧;CC型趋化因子与慢性荨麻疹发病关系的探讨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陈文曾;慢性荨麻疹从肝经论治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玉洁;慢性荨麻疹与白介素25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3年

2 桑洁玉;慢性荨麻疹瘙痒的临床调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胡治丽;慢性荨麻疹与浅部真菌感染相关性初步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伊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5 罗春源;益气养血祛风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罗霞;黄芪熟地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气血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张琳琳;基于肥大细胞活化及Th1/Th2失衡探讨温阳固卫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8 赵晨曦;燕京赵氏皮科流派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药证分析及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盘文丽;穴位埋线法治疗胃肠湿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6年

10 刘刚;慢性荨麻疹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666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666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1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