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阳转化的角度探讨丁氏辨治双相障碍的经验
本文关键词:从阴阳转化的角度探讨丁氏辨治双相障碍的经验
【摘要】:双相障碍以躁狂和抑郁的反复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目前的治疗在疗效、药物安全性、依从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立足于双相障碍阴阳转化的病机内涵,结合该病现代医学治疗原则,探讨总结河南丁氏从心性、肝性辨治双相障碍的经验,同时重视治疗后期调整治法,防止病情向相反状态的转变,阻断躁狂抑郁的交替发作,体现出中医药治疗双相障碍的特色与优势。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双相障碍 阴阳转化 丁氏 中医药 辨治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计划项目子课题(No2011CB505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81173144,No.81403291)
【分类号】:R277.7
【正文快照】: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躁狂(或轻躁狂)与抑郁两种状态反复、交替、不规则发作,又称为躁郁症。双相障碍影响了全球约4%的人口,对患者个人及社会的危害都很大。目前对于双相障碍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首选药物是心境稳定剂,但常伴有复杂且严重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昊;;双相障碍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6期
2 刘玉平;郑洪波;肖爱祥;李侠才;刘恩益;;双相障碍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24期
3 周云飞;刘铁榜;;双相障碍临床特征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年01期
4 王晓萍;王宗琴;;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的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5 黄楠;陆峥;;双相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上海精神医学;2010年03期
6 倪红;邓钧;;43例双相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年21期
7 王晓萍;王宗琴;白雪光;;为什么青少年双相障碍容易误诊?[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8 洪武;方贻儒;;双相障碍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11期
9 胡莺燕;方贻儒;;双相障碍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11期
10 ;脑部扫描可诊断双相障碍[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天梅;舒良;于欣;马崔;王高华;白培深;刘协和;纪丽萍;师建国;陈宪生;梅其一;栗克清;张鸿燕;马弘;;中国十省市双相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况调查[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白燕;;双相障碍新进展[A];玉溪市第四届精神科学术年会暨心身疾病综合治疗研讨会讲义汇编[C];2010年
3 钮富荣;钱敏才;;快速循环型双相障碍的治疗[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吴廷娟;关念红;;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汪作为;李则挚;王凌霄;吴志国;苑成梅;洪武;禹顺英;方贻儒;;双相障碍Ⅰ型患者治疗前后微小RNA206基因表达水平变化[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汪作为;李则挚;林治光;吴志国;苑成梅;洪武;李春波;方贻儒;;双相障碍Ⅰ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变化[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李则挚;汪作为;禹顺英;张晨;易正辉;方贻儒;;双相障碍外周血白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蒋泽宇;李水洪;刘文滔;肖,
本文编号:676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67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