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希望通过本课题试验研究观察经筋理论指导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有效性。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KOA病例60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经筋针刺组两组,进行对照治疗。常规针刺组参照石学敏主编第7版《针灸学》教材,以经络理论为基础,选择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四穴,得气后针刺30分钟,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深度按常规进行,口服药配合藤黄健骨胶囊6粒日二次口服,治疗15天。经筋针刺组以经筋理论为指导原则,以“以痛为腧”为原则,选取4个病灶点进行针刺,针刺时间、行针手法、治疗天数及口服药用法用量同常规针刺组。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VAS、WOMAC量表评估,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在受试者出组3个月后进行1次电话回访。结果:1.受试者基本情况分析本课题收治的60例KOA患者均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骨K科,将其随机分成常规针刺组、经筋针刺组两组,通过对其性别、年龄、病位、病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数据有可比性。2.受试者入组前病情评估分析受试者入组前进行VAS、WOMAC量表病情评估,通过比较两组入组前VAS评分、WOMAC疼痛、僵硬、日常活动程度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3.受试者出组后病情评估分析受试者出组后进行VAS、WOMAC量表病情评估,两组接受治疗后均与治疗前的VAS评分、WOMAC疼痛、僵硬、日常活动程度评分自身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小于0.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常规针刺方法与经筋针刺法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两组出组后评估数据相互比较,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有效率均为93.3%,说明常规针刺方法与经筋针刺法疗效无明显区别。4.回访数据分析常规针刺组与经筋针刺组在出组3个月后回访一次,其每组复发均为3例,复发率10%,两组数据没有差异,说明常规针刺方法与经筋针刺法在控制疾病复发效果上无差异。结论:1.疗效显著经筋针刺方法是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进行针刺进行治疗,其对于治疗KOA有明显疗效,而且通过与传统经络理论取穴针刺疗效的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明显差异,其治疗效果相同。2.辨证简单传统常规针刺方法首先对患者辨证分析,但是其辨证分析过程复杂,医生经常出现辨证错误的情况,影响治疗效果。而经筋理论辨证简单,均以病灶点所在经筋位置进行辨证,方便快捷、不易出错、且治疗效果与常规针刺效果相当。3.取穴方便传统经络针刺方法需首先对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后,根据辨证类型对患者进行针刺取穴,其取穴常需要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和特定取穴,取穴时常由于医生治疗水平、临床经验等因素影响,取穴不同,治疗效果也差别很大。而经筋取穴只取疼痛病灶点,取穴方便许多,而且通过本课题研究证实,其临床效果相当。4.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突破点传统经络理论由于其当代医学具体的治疗机理仍不十分明确,许多西医医生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经筋理论虽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但经过当代医家基于解剖学、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上的研究,对其理论进行丰富与规范,使其更具中西医结合研究意义,也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推广。
【关键词】:经筋理论 针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英文缩略语9-10
- 前言10-12
- 1 研究对象12-15
- 1.1 患者来源12
- 1.2 样本数及分组方法12
- 1.3 一般资料12
- 1.4 KOA诊断标准及分型12-13
- 1.5 纳入标准13
- 1.6 排除标准13-14
- 1.7 剔出标准14
- 1.8 终止实验标准14
- 1.9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14-15
- 1.10 伦理学要求15
- 2 临床治疗15-18
- 2.1 分组情况15
- 2.2 经筋分型及病灶点选取15-17
- 2.3 器材选取17-18
- 2.4 试验方法18
- 3 疗效评价18-19
- 3.1 疗效评价方法18
- 3.2 疗效评估18-19
- 4 回访19
- 5 数据统计方法19
- 6 技术路线图19-21
- 结果21-24
- 附论文图片24-25
- 讨论25-28
- 参考文献28-29
- 文献综述29-36
- 参考文献33-36
- 附录36-40
- 个人简介40-41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41-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春福;韦嵩;;经筋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16期
2 刘顺怡;陈东煜;;经筋理论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08期
3 陈晓莉;;经筋理论的临床运用[J];陕西中医函授;1993年04期
4 刘德昌;经筋理论与面瘫治疗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李洁;浅谈经筋理论在针灸临床的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6 沈志生;;《内经》经筋理论的再认识[J];中国针灸;2006年09期
7 董宝强;吴景东;李东子;张惠淑;;经筋理论对损容性疾病针灸治疗的指导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01期
8 雷龙鸣;韦英才;;试论经筋理论对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指导意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9期
9 李厚臣;杨晓倩;汤立新;;经筋理论概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11期
10 薛立功;经筋理论的探讨与发挥[J];中国针灸;199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志生;;《内经》经筋理论的再认识[A];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华经筋医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董宝强;吴景东;;经筋理论对损容性疾病针灸治疗的指导作用[A];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董宝强;;经筋理论对损容性疾病针灸治疗的指导作用[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4 董宝强;吴景东;;经筋理论对损容性疾病针灸治疗的指导作用[A];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华经筋医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董宝强;黄凤云;;从经筋理论浅谈腰性膝痛[A];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华经筋医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杨丽美;;《内经》经筋理论的应用[A];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华经筋医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杨晓倩;李厚臣;汤立新;;经筋理论与颈椎病的关系初探[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8 阚兴顶;何颖;;经筋理论指导三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8例[A];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郭蕾;陈以国;;经筋理论和经筋疗法的历史回顾[A];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华经筋医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韦嵩;陈志煌;接力刚;沈鹰;刘坚;康贤通;;《内经》经筋理论指导下运用“横络解结法”治疗顽痹初探[A];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华经筋医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徐亚静;中医经筋理论开辟疼痛治疗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金鹏;中医导引术的经筋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乔隆;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施雯馨;内经经筋理论的现代发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李力华;经筋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柯敬莲;经筋理论现代文献计量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马立新;经筋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孔安安;经筋理论发展源流及特殊筋病的证治考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高珊;膝骨性关节炎常见痛点与经筋理论相关性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2年
8 林玉平;火针结合经筋理论治疗脑梗塞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69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76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