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回顾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回顾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 发病特点 中医证型 回顾性研究
【摘要】:目的:轮状病毒((Romvirus, RV))感染是导致婴幼儿出现急性腹泻的最重要病因之一,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及致死率。本文通过对小儿RV肠炎的临床病例进行观察、总结,认识小儿RV肠炎的发病特点及摸索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初步探求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科学防治本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课题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RV肠炎临床资料较齐全的住院病例进行整理,对小儿RV肠炎的中医证型进行分析、归纳、概括。详细记录其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感染途径、首发症状、病程中发热与否、中医证型、抗生素使用情况、合并症(脱水程度、酸碱失衡、CK-MB、电解质紊乱、呼吸道感染、神经症状、循环方面)等相关因素,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卡方检验,探寻小儿RV肠炎的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发病特点:本病男孩多见,男女比例为1.78:1。发病年龄主要在6-24月龄,秋冬季节为高峰期,以10月至次年1月为主。感染途径以社区获得居多,占80.5%,与此同时,院内感染占19.5%。首发症状以发热为最多,占47.5%。整个病程中多伴发热,占81.4%。2.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湿热证是小儿RV肠炎的最常见证型,占66.5%;风热证次之,占16.1%。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多辨证为湿热证。3.抗生素使用情况:入选病例中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共99例,占41.9%,风热证的抗生素使用率更高。4.肠外表现:伴轻度脱水58.9%,中度脱水8.5%;轻度酸中毒32.2%,中度占13.1%;电解质紊乱127例,占53.8%;出现CK-MB升高占80.5%,呼吸道感染占51.3%,中枢神经方面损伤占8.9%,其中热性惊厥17例,无热惊厥3例,中毒性脑病仅有1例。还有少数伴有其他肠外表现。结论:小儿RV肠炎具有非常显著的发病年龄及时间特征。本病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早期以实证多,辨为湿热证、风热证、伤食证、风寒证多见,尤以湿热证为著;中后期则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表现为脾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伤证、阴竭阳脱证。本病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易合并各系统疾病,如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心肌损伤、脱水程度、电解质及酸碱度紊乱等,从而出现重症患儿。所以在发病高峰季节,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治结合,防止危重症发生,降低致病率及病死率。
【关键词】: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 发病特点 中医证型 回顾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1-17
- 1.1 中医对小儿RV肠炎的认识11-14
- 1.1.1 病名11
- 1.1.2 病因病机11-12
- 1.1.3 中医辨证分型12
- 1.1.4 各种证型的病理过程12-14
- 1.1.5 治疗14
- 1.2 RV肠炎的现代研究14-17
- 1.2.1 病原学14
- 1.2.2 流行病学14
- 1.2.3 发病机制14-16
- 1.2.4 治疗16-17
- 第二章 临床研究17-24
- 2.1 病例来源17
- 2.2 诊断标准17
- 2.2.1 西医诊断标准17
- 2.2.2 中医诊断标准17
- 2.3 病例选择17
- 2.3.1 纳入标准17
- 2.3.2 排除标准17
- 2.4 研究方法17
- 2.5 统计方法17-18
- 2.5.1 数据管理17
- 2.5.2 统计方法17-18
- 2.6 研究结果18-24
- 2.6.1 一般情况18-20
- 2.6.2 感染途径(见表3)20
- 2.6.3 整个发病过程中是否出现发热20
- 2.6.4 首发症状20-21
- 2.6.5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见表6)21-22
- 2.6.6 抗生素使用情况22
- 2.6.7 肠外表现的分布22-24
- 第三章 讨论24-28
- 3.1 研究结果分析24-28
- 3.1.1 一般情况分析24
- 3.1.2 发病特点分析24
- 3.1.3 感染途径分析24
- 3.1.4 首发症状分析24-25
- 3.1.5 病程中出现发热分析25
- 3.1.6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25
- 3.1.7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25-26
- 3.1.8 肠外表现分析26-28
- 结语28-29
- 参考文献29-32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32-33
- 致谢33-34
- 附件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跃华;薛李;赵芳芳;朱倩倩;李岩;杨虹婕;刘华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骨折关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5期
2 郝锦红;戴雁彦;张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探[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7期
3 常智玲;何江;管慧;周锦勇;;黔南州汉族与布依族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对比研究[J];右江医学;2012年02期
4 杨国棠;黄金花;;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12期
5 滕久祥;谭洁;彭芝配;李灼珊;李为;;湖南省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董国菊;刘剑刚;王承龙;史大卓;;30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析[J];环球中医药;2009年02期
7 靳瑾;曾斌芳;;新疆维吾尔族 汉族脂肪肝患者350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07期
8 王若飞;李伟;丁天鹏;孙庆明;何永林;施根林;李定宪;;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与实验室检测特点[J];时珍国医国药;2013年09期
9 刘永家;382例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与病因关系[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方素清;张艳;礼海;;75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心、脑粥样动脉硬化中医证型分布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2 刘贵颖;乔亚珍;刘e,
本文编号:822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822927.html